上午7时许,在二期移民建房点,李传知思考着移民如何迁得出、能致富。
下午1时许,李传知和移民工作队队员商量下一步移民工作。
上午9时许,李传知在移民建房点,了解新房建设情况。
记者 赵 虹芮智敏 特约记者 胡光凯
他,是一位生命的挑战者,身患癌症,却主动来到移民工作一线,甘愿吃苦受累;他,是一位事业的奉献者,心里时刻装着上访群众;他,是一位利益的无私者,对困难群众慷慨解囊,自己患病就医期间,坚持不用一次公车……
他就是竹山县信访局党组书记、信访局移民工作队队长、现年56岁的老共产党员李传知。
从1971年开始,李传知在“山里”干了31年,当过赤脚医生、县广播电台记者、村党支部副书记、企业厂长、乡镇干部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对工作都充满激情和热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无怨无悔。
2002年10月,在基层工作了31年的李传知被调到了县信访局。在6年多的时间里,他不顾身患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共接访群众5000多人次,协调解决上访群众遗留问题700多件。2006年4月,李传知在下乡走访多次赴省进京上访户柯玉善的途中,突然胸部剧痛,口吐鲜血,但他仍坚持走访,了解详情,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争取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了柯善玉一家的实际困难。
下午4时,李传知来到移民搬迁户临时帐篷,帮助移民排忧解难。
晚7时许,一身疲惫的李传知回到家中,喝下妻子递上的药片。
晚9时许,顾不上休息的李传知又开始筹划第二天的工作。
2007年9月,竹山人民盼望已久的潘口水电站开工,移民工作也拉开序幕。县直各单位要组建移民工作队,刚刚做完食道癌手术的李传知主动请缨,要求担任信访局移民工作队队长,负责田家坝镇南坝村5组20人的搬迁任务。移民初期,群众对立情绪较大,李传知拖着病体、受着冷眼、顶着压力,一趟又一趟往移民家里跑,主动帮移民干活,做移民思想工作,硬是和移民扯上了亲戚,交上了朋友,使包保移民顺利迁出。自移民搬迁工作以来,一条毛巾、一顶帽子、一个背包,就是李传知的所有行装;住板房、睡帐篷,渴了喝口堵河水、饿了泡碗快餐面,成了他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8年12月,在首期移民完成后,李传知又主动要求担任二期移民工作队队长,担负深河乡17户76人的搬迁任务。如今,李传知每天仍揣着药品往返于各个移民安置区,与移民一起动手建房,与移民干部一道严把建房质量关,日夜奔波在移民搬迁工作一线。
7月1日,记者来到竹山县二期移民点,亲身感受到李传知心系移民群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和高尚情操,记录下李传知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移民服务的感人一天,特选取几个瞬间奉献给广大读者。
2008年12月,在首期移民完成后,李传知又主动要求担任二期移民工作队队长,担负深河乡17户76人的搬迁任务。如今,李传知每天仍揣着药品往返于各个移民安置区,与移民一起动手建房,与移民干部一道严把建房质量关,日夜奔波在移民搬迁工作一线。
7月1日,记者来到竹山县二期移民点,亲身感受到李传知心系移民群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和高尚情操,记录下李传知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移民服务的感人一天,特选取几个瞬间奉献给广大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