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黄治荣 方荣华 一个个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里,黄瓜、西红柿挂满枝头,莴笋、花菜、西芹生长旺盛……初冬时节,已是草木萧条,而竹山县溢水镇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品种繁多的设施蔬菜长势喜人。
能人引领致富路
去年夏天,在竹山培育苗木多年的王祥投资东川设施蔬菜,女儿王艺刚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便赶来当帮手。
去年冬季的一天,王祥聘请了20多人在60亩越冬蔬菜大棚里除草、整形、防病、治虫,父女俩忙着往黄瓜苗根部滴注菜油,向西红柿叶面喷施牛奶,菜农们看了很是惊奇。春节前大上市,他们种植的温室黄瓜、西红柿因新鲜香脆而俏销县内外大超市。
今年4月,王祥成立了祥和蔬菜专业合作社,传授种植技术,组织蔬菜销售。9月,东川菜农积压黄瓜等延秋蔬菜5万公斤,祥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系县内、十堰等地超市,帮菜农很快将积压的蔬菜销售一空。
去年起,镇政府对规模种植设施蔬菜,无偿提供种苗,承担第一年土地租赁费,吸引、培植了一批种植能人,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了蔬菜产业发展。目前,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设施蔬菜500亩,带动邻村种植蔬菜3000多亩,其中120多家设施蔬菜种植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
集约经营创高效
涧沟村年过五旬的华元平,当了几十年庄稼汉,如今不再种自家田地了。今年8月,东川设施蔬菜扩大种植规模,他家2.3亩水田转让给了村里,夫妻俩靠给人打工种菜生活。“年年种水稻、玉米,虽然精耕细作,也只是维持生活。现在一亩水田每年转让费650元,夫妻俩一年打工种菜能挣2.5万元,收入比过去高多了。”华元平说。
一个多月前,养猪大户柯华承包东川100亩大棚,用猪粪、沼液种无公害蔬菜,还聘请了华元平抓大棚管理,明年大棚蔬菜可以卖100多万元,除去种子、农膜、用工等成本支出外,可以净赚60万元以上,而聘请的种菜工,每人年收入也有1万元至1.2万元。
政府帮扶解忧愁
霜降过后,年近花甲的十堰经济开发区蔬菜种植专家李启书忙忙碌碌,刚办罢早春蔬菜种植培训班,又一头扎进东川蔬菜基地指导大棚育苗。“眼下抢时令育好苗子,过了春节移栽下地,明年早春辣椒、茄子才能抢个好价。”老李帮菜农盘算着。2006年,李启书受溢水镇政府聘请,负责传授设施蔬菜种植技术。3年来,他免费吃住在溢水镇政府,月薪涨到了2000元,干得很开心也很卖力。
近年来,溢水镇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东川防护河道、渠网路网配套工程和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旱能灌,涝可排,路相通,发展设施蔬菜一应俱全。
“镇上对菜农太好了,有啥问题都解决了,自己用心种菜就行了。”种菜富起来的华福才心里充满感激。以前他靠种植、贩卖药材勉强维持生计,今年种的两亩多大棚蔬菜挣了近3万元。
镇党委副书记李光锐介绍,该镇围绕建设东川千亩设施蔬菜,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到技术服务,镇政府尽其所能帮扶菜农,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倾力打造竹山“菜篮子”,促进了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