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五化”打造经济强县
发布时间: 2010-03-0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方荣华 郭齐成 报道:上庸大地春来早。元宵节刚过,冒着淅沥的春雨,竹山县30支移民工作队、百余名机关干部打点行装,进村入户包保帮扶移民。与此同时,在竹山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水电站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抢抓施工黄金期,日夜奋战保进度。 
    移民安置和水电开发是当前竹山最大的政治任务。到去年底,竹山提前一年妥善安置三大水电站近九成移民,今年将全面完成2.3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继续建设上庸、官渡、深河3个新集镇和53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柳林新集镇市政工程和龙背湾水电站交通复建分别完成80%、50%。年初,该县已在移民区启动 “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和移民技能培训、移民后扶产业培植,促进移民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移民顺利搬迁安置,确保了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水电站建设工程如期推进。今年,该县在全力建设三大水电站的同时,统筹推进公祖河、大磨石、高望滩等水电开发,预计完成水电产业投资15亿元,发供电企业年经营收入达到2.5亿元,提供税收6000万元。到2013年,三大水电站竣工投产后,全县水电装机超过90万千瓦,竹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县。
    作为竹山最大的在建项目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水电开发为竹山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去年,竹山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已跻身全省二类县市行列。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竹山县委适时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五化”建设步伐,实施水电大县、矿业富县、茶叶名县、旅游新县和山区经济强县共建的发展思路。
    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竹山依托水电大县优势,放大水电开发效应。借助潘口水电站等重点工程的投资拉动,结合山水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观,竹山正加紧编制旅游新县建设规划,兴建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奠定竹山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重要地位。推进以潘口水电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建设,培育规模企业,培植产业集群,为加快实施“发展5大产业集群、壮大20家亿元企业、培育100家规模企业、争创10大精品名牌、实施100亿元重点工业项目”等五大工程创造条件。走电矿结合和精深加工的路子,重点培植以铌-稀土、绿松石、铁矿等开采加工为主的特色矿业集群,促进矿产开发与水能开发良性互动。围绕产业园区、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引进一批科技型、环保型、附加值高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户竹山,力争全年引进县内境外资金22亿元以上。在服务好水电开发、谷竹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包装、推介、争取一批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项目,争取年内开工新建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0个以上。   

  目前,竹山已投入6.9亿元,率先将53个移民安置区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去年底,该县在305、236省道沿线启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覆盖17个乡镇72个村。宝丰镇、擂鼓镇已完成集镇和公路沿线400多户农房改造升级。潘口、溢水、麻家渡、上庸、官渡等乡镇,建起一批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镇容村貌整洁的移民新村镇。

  春节后,该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组织各职能部门,结合县情制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村镇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培植、社会服务等综合性管理办法。今年,该县以产业培植、农房新建和改造、社会事业发展和村镇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计划用5年时间,将示范区建成产业特色明显、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文明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文明卫生区、生态保护区、最佳宜居区和最佳创业区。

  该县顺应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南部烤烟西部茶、东部肚倍北果杂、畜牧养殖建小区、城郊蔬菜标准化”的总体布局,以305省道和236省道为轴心建设“双百里城镇带”。每个乡镇重点发展2至3项主导产业,构建“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板块,率先将全县17个乡镇集镇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支撑点。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