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电协奏曲
——看竹山如何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方荣华
春暖花开时节,堵河水电建设工地一派繁忙:在潘口、小漩水电站坝区,挖掘机、工程车、铲车来往穿梭,继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同步截流后,两座水电站已进入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
行走在流水潺潺的堵河岸边,水电开发的热浪扑面而来,龙背湾水电站前期准备工程正式开工;由东发水电公司投资开发的高望滩、鼓罗坪水电站项目已经落地……和着生态水电大县建设的节拍,堵河正欢快地唱起山水电“协奏曲”。
百里河水电站带来的启示
竹山县城往南70公里,有一座建于堵河支流上的装机1000千瓦的小水电站——百里河水电站。
百里河水电站于1992年建成,在投产的头几年里,因生态植被破坏严重,一年内停机时间最长达73天,年发电量最少时只有160万度。
百里河林场建立后,3.8万亩人造林海形成,当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强,电站在汛期蓄水、枯水期发电,发电量逐年增加。去年,电站发电400多万度,是建成初期的两倍多,全年没有出现整天停机。
百里河水电站的发电效益,生动诠释了山、水、电的互融共生。该电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满目青山再造了一条百里河,也为电站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积极开发水电”到“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水电开发遇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限制。在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百里河水电站为堵河水能开发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水电开发、生态先行”成为竹山决策者躬身实践的科学发展观。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注定了竹山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水。全县山场面积400多万亩,行走在竹山35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沟壑幽深、清流急湍。
全长354公里的堵河从神农架大九湖喷涌而出,天然落差1500余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达96.6万千瓦。
百里河水电站为竹山上了生动一课:惟有走“人栽树、树涵水、水发电”之路,方能实现水能资源的永续利用。
在堵河水能开发转入干流之前,竹山在堵河流域植树造林63万亩,建成200公里的绿色长廊。除兴建公益生态林外,全县以茶叶、肚倍、杏李等为主的林特产业,每年以3万亩速度递增,总面积达到65万亩,每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3亿元。
绿了荒山头,干沟清水流。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比6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年均降雨量增加283毫米,每年蓄水保水600万立方米。目前,竹山已建成水电站34座,在建4座,去年累计发电25165万千瓦时,提供税收4697.31万元。到2013年,全县水电装机可达90万千瓦,年发电20亿千瓦时,发电收入8亿元。
山水旅游新县呼之欲出
从早期的丰满、新安江到现代的二滩、三峡,所有的大型水库、水电站几乎都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区。
竹山潘口、小漩、龙背湾水电站蓄水后,堵河将形成6万多亩湖面和104公里的黄金水道。“堵河山水将因水电开发而增值。”县委书记沈学强对竹山的前景充满信心。
站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新的平台上,放眼堵河山水,竹山开始重新打理这里的河山。
去年初,潘口乡首次将“潘口水电经济开发区”写进乡政府工作报告。潘口、小漩水电站大坝截流后,“潘口湖”将潘口与城关融为一体,形成20平方公里的县城“后花园”。新建的上庸集镇三面环湖,独特的山水景观、秦巴文明和民俗风情将再现“上庸故都”的神韵。“一湖相连”的官渡、柳林、深河等地,同样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竹山旅游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竹山处在东承武当山、南接神农架、西通重庆、北连西安的最佳契合点,女娲山、武陵峡和“潘口湖”风光秀丽,女娲文化、隐逸文化和堵河文化独具魅力,上庸远古文明与“十星级”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和谐互融。
面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谷竹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机遇,竹山建设旅游新县正当其时:整合山水人文景观,嫁接历史文化主题,打造女娲文化、上庸文化和山水风光三大品牌,建设女娲山、武陵峡·桃花源和“潘口湖”三大景区,“山水竹山”、“文化竹山”必将吸引八方游客的眼球,竹山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支点的构想即将变为现实。(消息来源:十堰日报数字报)
——看竹山如何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方荣华
春暖花开时节,堵河水电建设工地一派繁忙:在潘口、小漩水电站坝区,挖掘机、工程车、铲车来往穿梭,继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同步截流后,两座水电站已进入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
行走在流水潺潺的堵河岸边,水电开发的热浪扑面而来,龙背湾水电站前期准备工程正式开工;由东发水电公司投资开发的高望滩、鼓罗坪水电站项目已经落地……和着生态水电大县建设的节拍,堵河正欢快地唱起山水电“协奏曲”。
百里河水电站带来的启示
竹山县城往南70公里,有一座建于堵河支流上的装机1000千瓦的小水电站——百里河水电站。
百里河水电站于1992年建成,在投产的头几年里,因生态植被破坏严重,一年内停机时间最长达73天,年发电量最少时只有160万度。
百里河林场建立后,3.8万亩人造林海形成,当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强,电站在汛期蓄水、枯水期发电,发电量逐年增加。去年,电站发电400多万度,是建成初期的两倍多,全年没有出现整天停机。
百里河水电站的发电效益,生动诠释了山、水、电的互融共生。该电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满目青山再造了一条百里河,也为电站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积极开发水电”到“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水电开发遇到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限制。在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博弈中,百里河水电站为堵河水能开发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水电开发、生态先行”成为竹山决策者躬身实践的科学发展观。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注定了竹山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水。全县山场面积400多万亩,行走在竹山35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沟壑幽深、清流急湍。
全长354公里的堵河从神农架大九湖喷涌而出,天然落差1500余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达96.6万千瓦。
百里河水电站为竹山上了生动一课:惟有走“人栽树、树涵水、水发电”之路,方能实现水能资源的永续利用。
在堵河水能开发转入干流之前,竹山在堵河流域植树造林63万亩,建成200公里的绿色长廊。除兴建公益生态林外,全县以茶叶、肚倍、杏李等为主的林特产业,每年以3万亩速度递增,总面积达到65万亩,每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3亿元。
绿了荒山头,干沟清水流。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比6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年均降雨量增加283毫米,每年蓄水保水600万立方米。目前,竹山已建成水电站34座,在建4座,去年累计发电25165万千瓦时,提供税收4697.31万元。到2013年,全县水电装机可达90万千瓦,年发电20亿千瓦时,发电收入8亿元。
山水旅游新县呼之欲出
从早期的丰满、新安江到现代的二滩、三峡,所有的大型水库、水电站几乎都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区。
竹山潘口、小漩、龙背湾水电站蓄水后,堵河将形成6万多亩湖面和104公里的黄金水道。“堵河山水将因水电开发而增值。”县委书记沈学强对竹山的前景充满信心。
站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新的平台上,放眼堵河山水,竹山开始重新打理这里的河山。
去年初,潘口乡首次将“潘口水电经济开发区”写进乡政府工作报告。潘口、小漩水电站大坝截流后,“潘口湖”将潘口与城关融为一体,形成20平方公里的县城“后花园”。新建的上庸集镇三面环湖,独特的山水景观、秦巴文明和民俗风情将再现“上庸故都”的神韵。“一湖相连”的官渡、柳林、深河等地,同样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竹山旅游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竹山处在东承武当山、南接神农架、西通重庆、北连西安的最佳契合点,女娲山、武陵峡和“潘口湖”风光秀丽,女娲文化、隐逸文化和堵河文化独具魅力,上庸远古文明与“十星级”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和谐互融。
面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谷竹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机遇,竹山建设旅游新县正当其时:整合山水人文景观,嫁接历史文化主题,打造女娲文化、上庸文化和山水风光三大品牌,建设女娲山、武陵峡·桃花源和“潘口湖”三大景区,“山水竹山”、“文化竹山”必将吸引八方游客的眼球,竹山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支点的构想即将变为现实。(消息来源:十堰日报数字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