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方荣华 夏行武 黄治荣 报道: 连日来,竹山县文峰乡“明星农民”王太新在肚倍高产稳产科研大棚里忙于放养肚倍蚜虫。大棚里孕育的肚倍蚜虫,是竹山10万农民的希望,也是竹山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结下的硕果。
竹山县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森林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条件注定了竹山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肚倍和高香型有机茶是大自然赐予竹山人的两大独特而珍贵的礼物。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肚倍之乡”的竹山,曾拥有20万亩肚倍。因那个时候竹山的肚倍生产“望天收”,效益不稳定,许多农民砍掉肚倍树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全县肚倍种植面积一度锐减到7万亩。
2000年开始,文峰乡王太新等十余位农民和林业技术人员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探索出一条通过选育肚倍树、种植苔藓、人工培育肚倍蚜虫取得高产的成功路子,使肚倍亩产收入达到2000元。肚倍生产效益的提高,激发了农民种植肚倍的积极性,使竹山肚倍种植面积恢复到10.5万亩。按目前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该县肚倍种植面积将恢复到20万亩,年产肚倍将达2000吨,可带动农民增收1.6亿元。
肚倍的良性发展带动了竹山肚倍下游产业的发展。如今,该县以肚倍为生产原料的天新公司已研究开发出30多项新技术,提炼出单宁酸、没食子酸、苯甲酸等产品20余种,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竹山的有机茶香味浓郁。正因这样,2005年竹山被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暨推介组委会授予“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为做大做强茶产业,竹山将土地整理、低丘岗改造、扶贫支农等资金“打包”后集中投向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专业村117个,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扶持圣水茶场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该公司继2008年成功开发出乌龙茶之后,今年又成功研制出“圣水”砖茶,使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30%,每亩茶园由此增收1000元。
绿色加特色,如今已成为竹山农业的主色调。如今,竹山近200家“农”字号企业分布城乡,83.1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特色产业年实现产值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收益1130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