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谨 余华韵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能源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能源建设工作取得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十堰市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千瓦,占全省蕴藏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有350万千瓦,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以上。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万千瓦,超出全省人均占有量5000千瓦以上。5年来,十堰市着力建设水电大市和湖北第二大水电能源基地,潘口、孤山、龙背湾、小漩4座水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经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208座,总装机量达19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以上。目前在建的有潘口、三里坪、百户沟等水电站,预计到今年底,十堰市地方水电装机总量将突破200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2亿元,成为湖北省第二大水电能源基地。
电网变化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十堰供电公司通过积极争取,2008年9月总投资7.8亿元的500千伏十堰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十堰水电外送的“高速公路”建成,十堰电网与湖北省网有一回500千伏和两回220千伏电力联络通道,十堰电网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主骨架、110千伏和35千伏为配电网的强大十堰主网。5年间,十堰市先后完成十堰柏林、丹江口均洲、竹山悬鼓洲、竹溪守金店、房县变电站等5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新建城区成罗、李家岗、东城等3座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新增500千伏主变1台,线路191公里;新增220千伏主变6台,线路233公里,其规模分别是“十五”末的1.92倍、2.02倍。“十一五”时期,十堰电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7%。电网的输配电力能力形成跨越式发展,最大外送功率达到80万千瓦,最大送入功率超过45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99.919%,电压合格率达99.623%,为十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西气东输十堰支干线工程进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十堰市争取到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十堰支干线工程。该工程总长238.5公里,项目总投资14亿元,纳入国家西二线项目总投资。十堰城区天然气管网进户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城区外环管网28.5公里,设门站和母站各一座,CNG汽车加气站8座。该项目开工后,施工人员抢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60%,总长24.32公里的城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浙江路延长线工程基本完工;天然气门站工程完成土方量3万立方米,山体开挖基本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开始;黑龙江路工程正在施工中。十堰支干线测量放线52.75公里(含谷城段),扫线35.788公里,焊接35.788公里,下沟18.256公里,未开工管线长度24公里。据悉,十堰市将在明年上半年用上天然气。
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十一五”时期是十堰市农村能源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标准和资金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5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方针,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改建节柴灶为重点,把项目争取和实施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27万口,与“十五”期末比,增长幅度为97%。改建节柴灶19.7万座,占规划目标任务的131%。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能源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能源建设工作取得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十堰市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千瓦,占全省蕴藏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有350万千瓦,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0%以上。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万千瓦,超出全省人均占有量5000千瓦以上。5年来,十堰市着力建设水电大市和湖北第二大水电能源基地,潘口、孤山、龙背湾、小漩4座水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经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208座,总装机量达19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以上。目前在建的有潘口、三里坪、百户沟等水电站,预计到今年底,十堰市地方水电装机总量将突破200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2亿元,成为湖北省第二大水电能源基地。
电网变化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十堰供电公司通过积极争取,2008年9月总投资7.8亿元的500千伏十堰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十堰水电外送的“高速公路”建成,十堰电网与湖北省网有一回500千伏和两回220千伏电力联络通道,十堰电网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主骨架、110千伏和35千伏为配电网的强大十堰主网。5年间,十堰市先后完成十堰柏林、丹江口均洲、竹山悬鼓洲、竹溪守金店、房县变电站等5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新建城区成罗、李家岗、东城等3座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新增500千伏主变1台,线路191公里;新增220千伏主变6台,线路233公里,其规模分别是“十五”末的1.92倍、2.02倍。“十一五”时期,十堰电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7%。电网的输配电力能力形成跨越式发展,最大外送功率达到80万千瓦,最大送入功率超过45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99.919%,电压合格率达99.623%,为十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西气东输十堰支干线工程进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十堰市争取到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十堰支干线工程。该工程总长238.5公里,项目总投资14亿元,纳入国家西二线项目总投资。十堰城区天然气管网进户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城区外环管网28.5公里,设门站和母站各一座,CNG汽车加气站8座。该项目开工后,施工人员抢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60%,总长24.32公里的城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浙江路延长线工程基本完工;天然气门站工程完成土方量3万立方米,山体开挖基本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开始;黑龙江路工程正在施工中。十堰支干线测量放线52.75公里(含谷城段),扫线35.788公里,焊接35.788公里,下沟18.256公里,未开工管线长度24公里。据悉,十堰市将在明年上半年用上天然气。
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十一五”时期是十堰市农村能源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标准和资金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5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方针,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改建节柴灶为重点,把项目争取和实施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27万口,与“十五”期末比,增长幅度为97%。改建节柴灶19.7万座,占规划目标任务的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