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民生事业大改善 “十一五”成就巡礼之十
发布时间: 2010-12-1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者 严谨 余华韵 特约记者 陈天华 王坤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取得了重大发展和显著成就,全市人民普遍得到更好服务和更多实惠。


  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城乡低保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构建了制度性救助保障体系,使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由临时救助过渡为制度性保障,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5年来,全市农村低保人口由11.9万人增加到24.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9%;月人均补助标准由10元增加到51余元,年支出保障金由1400余万元增加到1.4亿余元。全市城市低保人口由3万余人增加到9万人左右,月人均补助标准由70元增加到137元,年支出保障金由2500余万元增加到近1.5亿元。5年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600万元,救助贫困大病患者8万余人次。资助低保对象140万人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参保资金1300万元。发放临时特困救助金3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次。慈善资助特困特优学生600余人完成了高中学历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乡镇中心福利院174所,实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1.5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有了新进展。在国有企业实现100%覆盖的基础上,十堰市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农转非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参保人数增至30.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参保人员增加到5.5万人,增长64%。基金征缴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了全市7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和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全部落实,对全市5.8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调整,人均增资130元。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96万人。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实施了企业内部医疗补助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高额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慢性病和负担过重患者医疗补助办法,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机制,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十堰市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岗位并举,切实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就业等突出问题,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共有7.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1.5万人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全市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员17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国有改制企业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农户等就业困难群体逐渐减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