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走绿色崛起之路 建山区经济强县
发布时间: 2011-03-2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走绿色崛起之路 建山区经济强县 
——访中共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佘立柱

   作为山区贫困县,竹山县连续五年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跻身全省二类县(市),也连续两届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

    因为量变的持续积累,面向未来,竹山县找准了生态强县和城镇化的大方向,跨越发展的激情与信心,空前高涨。

    □本报首席记者  卢家波

    □夏行武 杨明章


    阳春三月,上庸大地一派生机。潘口电站高峡出平湖,工业园区开山辟地建设忙,特色产业漫山遍野美如画……这一切,都让深藏在巴山楚水间的竹山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古称上庸的竹山县天赋异禀。竹山是《康熙字典》等历史典籍记载的女娲补天圣地、上庸古国都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辛亥首义元勋张振武和“二七”先驱施洋大律师的故乡,也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祥地和全国文明县城。

    竹山资源富集,是南北水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中国绿松石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中国肚倍之乡”和华中地区中药材宝库。县内秦、巴、楚文化交融,以女娲文化、古庸国历史文化、秦巴民风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堵河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山水秀美,生态良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竹山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发展呢?

    2011年3月21日,十堰周刊对中共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佘立柱进行了专访。谈起竹山县今后的发展,佘立柱成竹在胸,信心无限。

    十堰周刊:我们知道,竹山县也跻身全省二类县(市)行列,连续两届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十一五”期间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做了哪些量变的积累?

    佘立柱:竹山县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深刻的,期间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十一五”期间,竹山县抢抓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历史机遇,围绕建设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以水电大开发为龙头,奋力推进开放开发,加快富民强县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年来先后引进县外境内投资项目5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5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汉江集团、京能集团、黄河小浪底等一批大企业来竹投资兴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蓄积了后劲。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9:39:32;财政收入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45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竹山县也跻身全省二类县(市)行列,连续两届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

    十堰周刊:能不能描绘一下“十二五”期间竹山县域经济发展的蓝图?

    佘立柱:未来五年,是竹山由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向建设山区经济强县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正乘势而上,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加快开放开发,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跻身全省山区经济强县行列。

    竹山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五化五县”战略,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造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新型工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秦楚风情旅游区、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区,推动竹山绿色崛起,致力建设湖北山区经济强县。

    到2015年,竹山县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20%、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0:45:35。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使竹山经济实力更强,人民生活更幸福。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