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十星”创建19年回望之二:常创常新的最佳载体
发布时间: 2012-07-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竹山“十星”创建19年回望之二 
常创常新的最佳载体 

  十堰日报评论员文章:不懈的创新

  记者 李东晖 王清 兰瑞文 特约记者 王超 黄治荣
  村庄绿树成荫,院落整洁靓丽,百姓安居乐业……走进秦巴山腹地竹山县,只见一栋栋农家小楼,掩映在茶园果树之中;“星级”农户的匾牌,悬挂于一个个农家的门口。
  “农民热爱十颗星,十颗星星十盏灯。月月照来天天明,家家户户创十星。农家挂上十颗星,十星闪闪耀门庭。”农户客厅内醒目张贴在墙上的“十星歌”,道出了新时期农民的心声。
  从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到成为享誉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19年来,竹山县积极顺应农村形势变化,先后8次调整完善“十星”内容和标准,不断赋予文明创建新内涵,使十颗星与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紧密相连,实现了“月月有变化、年年有进步、届届有创新、始终不跑调”的创建目标。竹山县县长龚举海深有感触地说:“‘十星’创建惟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有吸引力,才能取得新成绩。”

  致富点亮万盏灯

  进入二十一世纪,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十星”文明创建内容在农民心中开始“失色”:招工不再是政府说了算,农民义务工被取消,部分农民认为挣钱比评“十星”更重要……“十星”文明创建遇到阻力。是进是退?怎么坚持创“十星”?竹山县决策者客观分析“十星”文明创建现状,积极寻求对策。
  针对发展不够是最大县情、脱贫致富是群众最大愿望这一现实,竹山县将“致富星”调整到十星的“首位”,以生态星、道德星、信用星、科技星等为重点,形成“以致富星为统领、一星带九星、十星齐争辉”的创建格局,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创星就是创业”的理念,让群众在参与“十星”创建中成为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文峰乡塘湾村村民王太新种植肚倍已经10多年了,可最初几年由于不懂技术,加之市场波动较大,他的收益并不明显。2005年,他在县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钻研实践的肚倍植藓、放虫增产技术获得成功,当年创收7万多元,并在“十星”评比中摘得了“致富星”等七颗星。2006年,致富后的王太新搬到公路旁盖起新楼房,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生活,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还主动帮扶贫困户谭文清、谭文兵种植肚倍,当年他如愿获得了“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荣誉。在他的带动下,塘湾村120多户农民靠种植肚倍走上了致富道路。
  像王太新这样,竹山千万个“追星族”由发家致富到争得十颗星,实现了既能得实惠又能得荣誉的愿望。“家家户户创十星,增收致富最要紧;产业项目选得好,住房改善收入高;劳动技能多掌握,致富路上带头跑。”竹山人用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诠释着“致富星”的内涵。

  道德花开满园春

  在上庸镇北坝村,农民李代成跪求父母原谅、争创“道德星”的故事成为美谈。
  前年,在“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过程中,李代成因不赡养父母而失去了“道德星”。人们嘲笑他是不孝之子,没人愿跟他打交道,李代成自觉脸上无光,悔恨不已。他和妻子单保桂向父母表示忏悔,并跪求父母原谅。父母回家后,李代成夫妇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去年,李代成家的“道德星”失而复得。
  “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康德的这句话不知撼动了多少人的心灵。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凡有大成者,无不厚德载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道德更应该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竹山在“十星”文明创建中,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以“道德星”为基础星,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将其作为“十星”评选、入党入团、村组干部任用、公益性岗位招聘等工作的必备条件,促使农民通过争创“道德星”来争创其他九颗星,形成“以道德星为基础、一星促九星、十星共闪耀”的创建格局,引导群众将荣辱意识转化为自我约束力和加快发展的原动力,通过文明的方式创造更加富裕、和谐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竹山还通过开设村级道德讲堂、评选道德模范等途径引导农民争创“道德星”,从而促进“十星”文明创建工作。各村依托村民学校、“十星”文化广场等阵地,让道德人物讲身边好人、说身边好事,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形成普德、立德、歌德、树德的良好氛围。去年,竹山县启动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并在全县范围内巡回报告他们的事迹,掀起“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

  万千农户追“十星”

  上联:“拆旧建新,致富不忘共产党”;下联:“务农经商,发家依靠信用星”;横批:“争创十星”。这是竹山县上庸镇翔何养殖场大门两边的一副对联。
  养殖厂老板叫何伦兵,是上庸镇红花社区的居民。今年年初,他得知每个获得“信用星”的农户都可在竹山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到5万元信用贷款的消息后,申请获得3万元贷款,建起集饲料调配、种苗孵化、圈内饲养和山场放养等于一体的养殖场,圆了他多年的梦想。据何伦兵介绍,养殖场今年可出栏生猪150多头,土鸡15000多只,可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
  今年,竹山顺应农村新形势,再次调整十星内容和标准,建立“3+X”创建激励机制。农户必须具备道德星、法纪星和卫生星3颗基础星,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星的,即可享受与之相关的惠农激励政策。比如,获得“3+信用星”的农户,将获取信用等级证及相应授信额度,且利率低于其他农户;获得“3+生态星”的农户,将优先享受“三改一建”、庭院经济、退耕还林、生态产业政策扶持等;获得“3+7”星的农户,除享受所有惠农政策支持外,还将在相关窗口行业开辟的“十星户绿色通道”中享受最便捷、最优惠的公共服务,让农户在创建中提素质、得实惠。
  今年3月,宝丰镇韩溪河村村民宋某和韩某因琐事打架,镇派出所民警上门调解并对二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6月份在农户自评时,宋某和韩某均给自己评的是“十星”。在农户互评和评星协会考评时,群众认为应该摘掉他们的“法纪星”和“道德星”。评星会上,二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都表示要和好如初、和谐相处,争取下次把丢掉的两颗星再争回来。
  近年来,竹山县不断完善“十星”文明创建管理体系,建立设星、评星、管星、用星、护星“五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成立村级评星协会、红白理事协会、环境卫生协会、公益建设协会等组织,让群众参与“十星”创建考评,推行“半年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办法,让群众在创星评星中受教育、强素质。
  为避免创建活动陷入“单打独斗”局面,竹山县直91个单位与全县254个村结对共建,43个职能部门对口帮扶农户创星,形成了“县级主导、农民主体、乡村主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创建合力。通过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户和“十星级”党组织等系列活动,营造全民共创“十星”的浓厚氛围。
  坡屋顶,马头墙,朱红门,格子窗。在竹山百里城镇带上,秦楚风格民居古朴典雅,村庄清新靓丽,民风和谐淳朴。竹山人在创“星”路上,阔步前进,激情飞扬!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