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堰“最美姑娘”周丽宁波救人成美谈
发布时间: 2012-11-0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一个小小善举 彰显大爱之心
十堰“最美姑娘”周丽宁波救人成美谈

周丽近照 

湖北医药学院领导看望慰问周丽(中)

央视播出的救人场景截屏 

  文/特派记者谭祥军 图/特派记者朱贲通讯员熊仁明

  连日来,在浙江宁波实习的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大四女生周丽,成为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的热门人物,被称为“最美姑娘”。

  10月1日,周丽乘坐公交车前往宁波天一广场附近时,突遇公交车与一骑车老伯相撞,老伯当即不省人事。周丽迅速和3位素不相识的好心姑娘,对受伤老伯进行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周丽和其他3位姑娘才默默离开。10月下旬,宁波江东交警大队受老伯家人嘱托找到媒体,希望能找到这四位“最美姑娘”。

  经过宁波媒体10余天全城爱心大搜索,11月3日,第四位“最美姑娘”周丽被找到。

  周丽,十堰竹山人,1990年出生。平时话语不多,内向腼腆。今年7月,周丽前往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实习。救人之后,面对媒体的爱心搜索,她一直不愿露面,直到一位知情人拨打媒体热线。周丽说:“在医院里救人是我的职责,在马路上救人也是我的职责,我做了应该做的事。”

  昨日,本报特派记者专程赶赴宁波市,面对面采访了十堰“最美姑娘”周丽救人的前后经过。

  她很害羞

  见到家乡人她躲在制剂室不愿出来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随同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海蛟、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艳以及该校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宁波市第六医院。在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应瑛的指引下,走进该院脊柱外科。

  该科护士长听说周丽的家乡人来了,热心地帮忙寻找周丽,可找遍病房都没找到。最后,大家在护理站制剂室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周丽。

  看到突然出现的学院老师,戴着口罩的周丽腼腆地抬起头说了声:“老师好!”然后又低下头,双手紧握,一副害羞的样子。

  张海蛟和周艳代表湖北医药学院向周丽献上一束鲜花,并转达了院领导对她的问候。周丽怯生生地接过鲜花。

  随后,记者与周丽拉起家常,周丽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慢慢回忆起救人一幕。

  她很勇敢

  冲着司机大喊“把包拿着,我要去救人”

  今年7月,经湖北医药学院联系,周丽前往宁波第六医院实习。

  转眼到了国庆节。10月1日,艳阳高照,周丽起了个大早,换了身漂亮的衣服,准备和同学见面。

  当时,同学在天一广场等她,周丽则从百丈路上了357路公交车。宁波街头车流涌动,公交车上更是拥挤不堪,周丽只能挤在公交车前门刷卡的地方站着。

  当公交车行驶到灵桥东十字路口时,周丽突然听到车前“哐”的一声巨响。“撞人了!”车上有人大喊一声,车内顿时炸开了锅。

  周丽站在车门边,车门一开,她就跳下了车,公交车司机也跟着下了车。此时,一位老人躺在公交车前,地上有一滩鲜血,公交司机顿时吓懵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看什么看,把我的包拿着,我要去救人!”学过急救知识的周丽,本能地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她朝公交车司机大叫一声,随即把包扔给了对方。

  她很专业

  娴熟技能赢得“黄金5分钟”

  经仔细观察,周丽发现老人颅底正在出血,她又用手轻轻摸了下出血的部位,感觉软绵绵的。她第一感觉是:老人颅底骨折了。

  “伯伯,伯伯,你听得到我说话不?”周丽第一时间呼喊老人,观察其是否还有意识。老人脸部略微动了动,基本上已经失去意识,而且瞳孔正在散大,右耳也在流血。根据这些症状,周丽判断老人是硬脑膜外血肿。

  就在周丽下车救人的同时,公交车上另两名女孩也跟着下了车,参与施救。时间就是生命。周丽从兜里拿出两叠纸巾,叠成方块状,按住老人颅底,实施压迫止血。

  随后,周丽和另外两名女孩将老人的体位摆放正确,解开老人的衣扣和裤带,开放老人的气道。一切准备就绪,另两名女孩开始给老人做胸外按压。周丽借着施救间隙,从老人兜里拿出手机,给他儿子拨通了电话。

  打完电话,周丽发现其中一名女孩的急救姿势不正确,又手把手地教对方正确的胸外按压方法。这时,一位骑自行车的女孩路过,也加入施救的行列。胸外按压了几十下后,女孩累了,周丽又接着做。

  约5分钟后,老人的意识有所恢复,嘴里不停地喊着儿子的名字。这时,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周丽又帮着医生将老人抬上急救车。

  随后,急救车将老人送到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事后,据该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像这种脑颅重伤的病人,黄金救援时间也就4—6分钟,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病人就非常危险了。

  她很低调

  明知大家都在找她却不声张

  周丽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施救行动,却不想,正是因为这次施救,让她成为宁波的“名人”。

  老人被送到医院后,经过抢救,伤情好转。老人苏醒后,宁波市江东区交警大队民警向老人及其家属讲述了4位姑娘当时施救的细节。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老人及家人想找到这4位姑娘,说一声 “谢谢”。

  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4位“最美姑娘”中的 “70后”褚伟娟、“80后”刘丽兰、 “90后”王赛珍相继被找到,但第四位参与救人的女孩却一直没有露面。

  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 《老人遇车祸 四女子救人》为题,报道了此事。央视播出的视频中,一位身穿斑马条纹上衣的女孩,在马路上给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按摩。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和市长刘奇先后作出批示,号召市民向这4位 “最美女孩”学习。

  看了央视新闻联播后,一位同学给周丽打电话,问媒体寻找的人是不是她,内向的周丽赶紧嘱咐同学不要声张。周丽做了半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同学终于同意暂不“举报”。

  虽然宁波全城都在找周丽,但她一直表现得很低调。办公室的老师们每天都在议论谁是那个 “最美女孩”,周丽听到后悄悄躲开了。

  有一次,周丽在给病人做护理时,一位病人拿着报纸说: “看看,你们要向报纸上找的这个女孩子学习,这女孩多善良啊,救了人还不留名!”

  10月下旬,宁波江东交警大队受获救老伯家人嘱托找到媒体,希望能找到第四位 “最美姑娘”。

  11月3日,经过宁波媒体10余天的全城爱心大搜索,第四位“最美姑娘”周丽终于被找到了。

  她很善良

  “我不能看着一个生命在我眼前逝去!”

  11月3日上午,周丽接到了同在医院实习的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有人找她。她意识到,是不是有人知道她的救人义举了。

  原来,周丽朋友的同事,在报纸上看到报道后,实在按捺不住,才向当地的媒体 《现代金报》报料。当地记者闻讯后,立即联系第六医院。

  周丽为了避开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本来下午3点上班的她,一直“磨蹭”到4点50分才去办公室。走到办公室,她见护理站没人,就庆幸没人找到她。刚到病房不久,她就接到了实习老师的电话,让她到护理站。周丽起初还以为老师找她有什么事,一到护理站,看着好几位陌生人拿着 “长枪短炮”,她顿时全明白了。

  见状,腼腆的周丽立即转身躲进了制剂室,实习老师好说歹说,她才同意接受采访。

  “你平时那么胆小,救人的时候为什么敢朝司机大声喊叫?又为什么能够奋不顾身?”昨日,本报记者向周丽问起当时的情形。周丽表示,当时她下车后,看到老人躺在地上, “出于学医的本能,我不能看着一个生命就这么逝去。司机被突如其来的事故吓懵了,而且当时情况危急,谁的声音大,谁就能控制现场。”

  她很有爱心

  救人不留名不是偶然

  昨日,在宁波第六医院,该院护理部主任胡红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周丽等20多名实习生来到他们医院。周丽给她的总体感觉是,腼腆、好学、有爱心。

  胡红飞说,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周丽先后在手术室、急诊科、脊柱外科等科室学习。特别是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周丽表现出色。手术室手术特别多,每天下班很晚。即使如此,每天下班后,周丽还主动留下来帮着其它班的医生干活。

  在骨科学习期间,曾经有一位90后小青年,需要输血,但当时家人都没有献血证,无法享受输血服务。周丽思量再三,对青年的家属说,她有献血证,实在不行她可以给青年献血。虽然最后青年的家属找到了血源,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献血,在医院里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事们都评价这个实习生非常有爱心。

  在急诊科实习期间,医院收治的一位老人由于病情严重,周丽就格外细心地照顾老人。老人每天有什么反应,用药后的情况,周丽都做了详细的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她还主动向老师询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人的家属都被她的细心所感动,多次在医生面前表扬周丽。不仅在业务上,在生活上,周丽也尽量帮着老人的家属。最后老人因病重走了,老人的家属在处理完丧事后,还专门到医院向周丽致谢。

  “本身好学,又有爱心,因此这次救人,在我们看来,就不是偶然了!”胡红飞告诉记者。

  她很有感染力

  宁波社会各界向她学习

  昨日上午,在宁波第六医院,院长章伟文召开了向 “最美护士”周丽学习座谈会。会上,章伟文向全院医护人员倡议,学习周丽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江东区团委副书记张军告诉记者,目前,区委、区政府已经下文要求,认真学习周丽同学的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动力,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区卫生系统等专业领域发起向周丽学习的号召。

  江东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张绘薇对记者说,鉴于周丽的优秀表现,江东区有些用人单位已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她很欣慰

  老人目前正在康复中

  昨日,在本报记者、张海蛟等人的陪同下,周丽再次来到解放军第113医院。在病房内记者看到,老人的意识清醒了。看到 “最美姑娘”周丽来了,老人试图坐起来,却被护工及时拦住。见老人仍躺在病床上,周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本报记者通过护工告诉老人,周丽学校的领导和家乡媒体的记者来看望老人了。老人的嘴唇略微动了动,慢慢说出了 “谢谢”两个字。

  老人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老人刚到医院时,比较躁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神智清醒了,记忆力也有所恢复。经过CT检查,老人颅内血肿消失,脑部伤势情况趋于稳定,正处于恢复期。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