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思考录之二:城乡共荣开新篇
发布时间: 2013-03-1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黄治荣 方荣华 通讯员范珉

  堵河岸畔,春暖花开。竹山堵河钢坝、城关南门防洪堤建设如火如荼,投资亿元的县城水体景观工程主体竣工在即;305省道百里竹房城镇带沿线,竹山“东大门”文峰乡集镇建房密集开工,溢水镇华家湾、东川村132户迁村腾地建起庸派村镇……
  竹山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提速以县城、“一城两带”为核心的绿色城镇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层党建探索区和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开辟城乡同兴共荣发展的新路。

  百里城镇创造宜居环境

  白墙、青瓦依偎,街巷、楼阁映衬,女娲文化广场、绿松石研发加工中心、绿松石展示经营区毗连,堵河、霍河交汇处占地300余亩、投资4亿元以上、总建筑40万平方米的国际绿松石城,尽展楚汉古建筑和园林景观风韵。
  “堵河之滨,向南再造一座城。”随着国际绿松石城的崛起,竹山县城秉承“以山为景、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发展理念,演绎“南扩西进”新传奇,提速城市水体景观带、圣水湖风景区等十大工程,建设潘口绿色新城区,打造十堰南部生态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龙行山水城、东方圣玉都”呼之欲出。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竹山,全县47万人口,农村人口占87%,属国家级贫困县。面对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的特殊县情,如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造福农民群众?竹山结合移民安置、工程拆迁、扶贫迁移、地灾搬迁、村庄整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风格、统一政策,连片建设房屋、设施,扩容改造县城、中心集镇、村镇,提速竹房城镇带、堵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聚集了80%的经济总量,惠及全县60%的人口。
  “路宽了,灯亮了,环境美了,日子过得真惬意!”宝丰镇谷竹高速公路拆迁安置户陈厚社从女娲山下搬到邓家湾社区,过起与3万名集镇居民一样的生活,由衷地感到高兴。
  列入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宝丰镇,探路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集镇扩容、园区壮大、商贸流通、生态文化旅游、社会发展等八大工程,多元化筹资治理3公里河道、新修2.8公里凤凰大道、筹建300亩商贸物流园,集镇与侯家湾、下坝、铧场、小堰等村镇连成一片,集镇—喻家塔村—垭子街村沿线正崛起一串新村镇,打造县域副中心和全省现代化城镇。
  竹山连片开展“十改十建”,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方式,亮化房屋、硬化晒场、绿化门前、净化环境,帮扶改造庸派房屋2万户,无缝绿化305、236省道及沿线11个中心集镇、60多个村镇、9000余户庭院,新建34处生态景观点,催生了以全国第三批改革试点镇宝丰镇、全省旅游名镇上庸镇、全国文明村烟墩梓村为代表的百里庸派村镇,农民在共建中乐享宜居生活。

  特色产业挺起富民脊梁

  从茶农变身工人,宝丰镇九里岗小堰村梁俊斌一家过得很惬意。他将3亩茶园租给圣水公司,自己给圣水公司管理茶园,妻子给圣水公司采茶,除了1500元茶园流转收入外,两人一年还能挣3万元。
  三年来,圣水公司以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形式,连片流转宝丰镇九里岗片区4500亩幼龄、低效茶园,投资3000多万元配套修建7口山塘、10000多米排灌渠、6000多米作业道、4000米机耕路,建设旱灌涝排、路渠配套、高产高效的生态科技示范茶园,辐射带动宝丰、麻家渡镇3万多亩茶园提质增效,让300多名茶农变身为年收入万元以上的茶工。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竹山,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把破解分散零星种植的经营模式、发挥有限耕地的规模效应,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竹山成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托管服务和仲裁机构,推动土地以入股、租赁、转让等方式连片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146家,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依法有序流转,提速“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规模经营,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对接,带动10万农户“抱团”闯市场。
  县里扶持圣水公司在九里岗等茶叶主产区新建8个加工车间,覆盖茶园4万亩,还成功开发出乌龙茶、砖茶、红茶,两年内该公司产值将突破亿元。天新公司扩建畅销欧美的没食子酸、单宁酸双千吨生产线,县里给予20%的技改补贴和财政贴息贷款,将其扶持为年产值过亿元的省级高科技企业,使肚倍种植面积恢复到17万亩,为农民年增收6000万元以上。
  竹山在“一城两带”建成宝丰镇九里岗现代农业、麻家渡镇罗家坡观光农业、溢水镇燕子山综合开发等十大高效农业示范区,催生9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20家亿元企业和100家规模企业,茶叶、油料、烟叶、蔬菜、林特、畜牧六大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1130元。

  新型社区撑起均等化服务

  “走上了宽马路,住上了新楼房,吃上了自来水,小孩还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我们这里的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溢水镇东川村陈必华老人在社区“十星”广场观瞻“十星”星缘之门,看着旁边落成的幼儿园分外高兴。
  去年9月,溢水镇东川社区居民欣喜地发现,3000平方米花园式的“十星”广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幼儿园相继竣工,800多人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孩子们上幼儿园也方便了。
  竹山针对山区面积辽阔、农民居住分散的现状,在人口集中的村镇和区域中心硬化路院、植树绿化、整治环境,建设“十星”广场、幼儿园、“1+9”模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按照“1+9”模式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以村委会办公活动场所为阵地,联合建设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农民转移培训中心等9项公益设施,归并公共服务职能,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制,为农民提供就医、培训、代办等“一揽子”便民服务。
  “街道铺上彩砖、建起花坛、安装路灯、栽植绿化树,便民服务中心也建起了,环境变美了,办事方便了。”从山上搬到擂鼓镇烟墩梓村的张大永满脸幸福地说,“社区还聘了环卫工打扫街道卫生,环卫车天天来清运垃圾,如今农村的生活真舒心。”
  经过努力,竹山修建通村、通院水泥路2000多公里,建成集镇水厂18个、村级水厂125个,建起大型垃圾收集池170多处、人工湿地11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县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村村通”,农村沼气普及率达70%。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