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
中共竹山县委竹山县人民政府转发《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6-03-0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中共竹山县委竹山县人民政府
转发《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
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办,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各人民团体:
  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鄂发<2006>1号文件),为我们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配套了政策,是一个政策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文件,现予以转发。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立足本级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抓好贯彻落实;二是要树立拼抢意识,认真研究政策,捕捉对口政策信息,搞好政策衔接和争取工作;三是要根据政策导向,立足我县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争取力度,力争挤进省定经济板块和重点扶持的范围;四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围绕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沟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力争上级对我县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2006年2月16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2006年1月26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上下必须动员起来,抢抓机遇,创新思路,谋划长远,抓好当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总产440亿斤,增产5亿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以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一、加强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培植粮食主产区整体优势
  1、注重调优品种结构。继续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粮基地。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不同的粮食品种实行不同的生产定向,做到食用粮主抓优质,专用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主抓高产。
  2、大力优化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各地情况的菜稻、虾稻、蒜稻、烟粮连作、稻鸭共育、鱼稻共生等多种高效模式,做到一地多用,一年多收,既增粮又增钱,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3、节省粮食生产成本。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广节肥、节能、节水、节劳等技术,努力节本增效。
  4、调动粮食主产县市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支持46个主产县市。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粮食主产县市增加财力补助。省里整合资金投入,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5、落实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2006年将我省粮食直补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比上年增加7100万元。
  二、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6、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基地规模效益,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全省选择10个畜牧重点县(市),5个优质棉重点县(市),5个优质油重点县(市),10个优质果茶重点县(市),5个优质蔬菜重点县(市),25个优质禽渔重点县(市),22个优质烟叶重点县(市),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形成优质稻、麦、油、棉作物连片种植10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30个,菜、果、茶、桑作物连片种植1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20个,畜牧养殖小区出栏生猪300万头、出笼家禽3000万只的畜牧业养殖板块基地10个,连片养殖水面30万亩以上或水产品产量5000万公斤以上的渔业板块基地5个,板栗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县3个,杨树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县5个,其他特色产品商品产值5亿元以上的板块基地5个。对于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实行“突出重点、以奖代补、量化考评、合同管理”。2006年,省财政安排8000万元资金,支持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省里筹措4亿元资金(其中省财政新增安排1200万元),专项支持烟叶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7、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综合运用税收、信贷、财政扶持等政策,通过壮大扶小,培植各类龙头企业。2006年,着力推动战略性合作与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在粮食、油料、茶叶、药材、水产品等加工企业的兼并、重组、联合上有实质性突破;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依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加工,建设专业园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平台的作用,加快实施省政府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300亿元信贷合作协议,为龙头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2006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粮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贴息。要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叫响原产地、“老字号”,打造特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农业,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8、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万人的年度目标,省“阳光工程”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06年,省财政对农民工转岗培训资金新增3050万元。要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劳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可设立务工农民维权服务中心,依法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省里建立务工农民维权救助专项基金。
  9、放活农产品流通。进一步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鼓励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网上营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和新型营销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对走乡串户、方便农民、有利于搞活农村流通的小商小贩,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上继续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2006年,省财政新增1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创汇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力争2006年农产品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10、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继续搞好江河堤防建设、推进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同时,2006年省里在上年基础上再安排5亿元资金,用于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建设、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田间排灌工程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11、继续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继续开展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2006年省里筹措8亿元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财政新增配套资金2500万元。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积极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
  12、大力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有效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大力推广机耕、机整、机播、机插、跨区机收,特别是扩大粮食收获、脱粒、烘干等环节的作业面。继续实行农机购置补贴,2006年省财政配套补贴资金由4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同时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重点疫区实现“以机代病牛”。
  1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围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从2006年起设立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抓好水稻优质丰产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继续推广十大类农业实用技术。健全农业科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和机制,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采取科技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承包和办科技联系点、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新工艺。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和传媒及时传播农业信息与科技知识。继续推进南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14、加强林业和生态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积极发展用材林、工业原料林、高效经济林和花卉苗木,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要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注重实效。2006年,省里新增1000万元用于发展林产品加工。
  四、注重抗灾减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
  15、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动物疫病防治上,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测报工作,强化免疫,搞好疫病监测,完善疫情处置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控制扑灭。2006年,省财政对动物疫病防治监测及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小<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