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勇立潮头念牛经
发布时间: 2003-12-0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记得胜“庙垭牛”繁育场场长王义明

  走进白竹公路旁的“庙垭牛”繁育场,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庭院,宽敞的栏圈,一头头曾经濒危的珍稀物种——郧巴黄牛(庙垭牛)在阳光下或饮水,或小憩,或嬉戏,悠然自得。这一切都凝集着场长王义明的心血。
  1994年,王义明只是得胜兽医站的一名技术员,兽医站人员超编,他同其他职工一样面临着一次艰难的人生抉择,是继续守着所谓的“铁饭碗”,还是自己去闯出一片天?经过几个不眠之夜,他毅然走上了充满挑战的“庙垭牛”养殖之路。
  创业是艰难的。没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向银行贷;不懂技术,他向畜牧局专业技术员请教,从书本上学习。2000年,中科院、华农大几位教授应邀来得胜镇进行茶叶、黄姜、养殖等方面的科技知识讲座,王义明闻讯,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儿赶赴镇文化站,邀请教授们到他的“庙垭牛”繁育场去参观。在专家们的帮助下,牛的养殖技术难题解决了,随着牛的出栏,王义明又面临着销售难。庙垭牛由于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子畜生长速度快,出栏周期短,有着其他牛种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王义明知道,如今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计划经济时期,“酒好也怕巷子深”,他与一名技术员一起赴十堰、武汉等地联系销售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华农大几位教授的帮助下,他顺利地拿到了向外地进军的销售订单。
  通过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王义明体会到:有规模才有特色,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于2003年6月建成了8个标准化栏圈、2个氨化池,今年秋季又增加了10亩牧草地,同时扩大了栏圈面积。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取经,他都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他说:“我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党委、政府的支持,我不能忘本”。
      

                   (陈 涛   陶 克)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