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发展计划局 王治国 曾照行 赵康成
一、2003年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巨大冲击和长期阴雨、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紧紧围绕结构调整、项目强县、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四大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县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8%;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22.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13.6%;财政收入达到7745.8万元,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5亿元,同比增长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7亿元,同比增长9.1%;贷款余额达到7.95亿元,同比增长3.9%。
二、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目标预测
(一)经济形势:从宏观上看,一是世界政治环境趋于缓和,世界经济复苏加快,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加工业基地,国际资本快速向中国聚集,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资本、技术产业正快速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蓬勃的发展态势对我县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我们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争取信贷资金规模、缓解财政困难提供了机遇。三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加强,将为城镇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提供了支持。四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项目的启动,对我县争取更多的生态环境项目更加有利。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县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以水电、矿产、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二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已初具规模,一批技改加工转化产品和新型建材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外商大举进军竹山带来了机遇,特别是纵横控股集团实质性投资开发堵河水能资源,必将推动我县生态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大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主要经济目标预测
2004年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情况下,我县经济将承接2003年发展势头,经济保持增长态势,GDP有望达到11.29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达到8200万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增长4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80元,净增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5元,人均净增100元。规模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增长10%。招商引资3亿元以上;自营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增长66.7%,出口供货总值达到9000万元,增长10%。
三、200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点
在投资方面,近年来,我县实施了项目强县战略,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内需、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力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增长13.6%。2004年,我县计划在建设的总投资在500万元的重点项目28个,其中,续建18个,拟新建10个,计划完成投资34500万元,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突破4亿元,增长42.9%。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看,专家测算,影响GDP增长在四成以上。由于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投资增长幅度的加快,其作用不断加大。按固定投资投资率比较和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经测算,我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2004年不会低于6个百分点,预计可新增GDP在6000万元以上。
在消费领域,通过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调资政策的到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将会提高,社会购买能力增大。随着消费结构的提升,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在社会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有关数据和我县实际消费情况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为30%左右,由此推测出2004年因消费可拉动GDP新增2800万元以上。
在出口方面,实质性的对外贸易,我们县的优势尚没有发挥出来,但站在县域角度上看,我们所生产的汽车同步器、板石、绿松石珠宝、金银珠宝、皂素、肚倍系列产品,实际上大部分已销售到县外。随着体制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推行到位,新产品不断开发,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将得以扩大,实质性出口和向外销售产品在2004年都会有较大的增长,外出竹山的贸易额度预计在1亿元以上,可带动GDP新增1000万元左右。
(二)按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分析
1、第一产业。2004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3亿元,比2003年净增0.2亿元,增长4.5%。主要增长点为:
(1)特色产业。黄姜开挖达8万亩,比2003年净增3万亩,按保持现在价格每吨1100元计算,可增加产值4950万元;茶叶预计产量增加50吨,可增加产值300万元;药材面积增大,可增加产值800万元。三项合计共增加产值605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与产值的比一般为40%,由此,可计算出特色产业使GDP新增2000万元以上。
(2)退耕还林政策。2004年退耕还林面积比2003年增加5万亩,政策补助种苗款增加250万元,今年已完成退耕还林7万亩,在2004年国家将兑现补助粮2100万斤,折款约1000万元,剔除退耕减收的因素,退耕还林政策带动GDP增加估计在600万元以上。
(3)农业的其他方面,如粮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种植结构自发调整等带来的增长潜力也可能在2004年呈现出来。
2、第二产业。2004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6亿元,比2003年净增0.39亿元,增长14%。主要增长点有:
(1)规模工业可新增工业产值3000万元,新增增加值800万元左右。其中,同步器公司通过2003年的改制、整合,2004年进入正常生产,产量较2003年会有大幅度增长,可增产值1000万元;植物油生产在2004年也将逐步达到生产能力,受产量和价格的双重影响,可增产值500万元;15家黄姜加工企业扩产扩能,可新增产值1000万元;浪鹰岩电站明年建成投产后可增加产值200万元;湖北银矿技改项目(纳米金、纳米银)正式投产,加之,其它规模企业自然增长因素,可新产值300万元。
(2)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通过自身扩张可新增增加值在1400万元以上。
(3)建筑业随着全县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的加快,建设工程的业务量将会快速增长,预计2004年建筑业增加产值约5000万元,新增增加值1700万元以上。
3、第三产业。2004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比2003年净增0.44亿元,增长14%。主要增长点有:
(1)交通、通讯业:伴随着投资的扩张,各项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输需求迅猛增长,邮电通讯增势强劲,加之,近年来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和通讯设施布局的不断完善,通讯网络的覆盖率扩大。这些积极效应将会在2004年得以充分体现,预计影响GDP增加1000万元左右。
(2)在商贸流通方面,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市场主体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据工商局预测,2004年全县个体经营户将增加8000户以上,这会使商贸供给更有保障。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启动消费措施的到位,社会购买力会增加,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有力地激发社会有效需求,由此可带动商贸流通业新增增加值2000万元左右。
(3)金融业通过改善金融运作手段,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不断拓宽金融市场,扩大金融业务。预计2004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净增17100万元,各项贷款净增8650万元;同时农行通过重点项目拟向上争取信贷资金6800万元,人行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6000万元。以上各项可使2004年新增增加值300万元。
(4)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增资。2004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工资政策目标将要到位,中央财政增加调资转移支付资金预计在1200万元以上,可直接转化为GDP。
四、2004年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
1、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县气候变化难测,自然灾害频繁,有“十年九灾”之说。2004年我们希望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样既不影响农业的增产增收,又能保证水电发电量的增长,更能保证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但自然灾害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一旦发生,对经济的影响难以避免。
2、黄姜加工产品的市场变化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2004年,黄姜产业面临两种压力。一是市场因素。由于2003年黄姜及皂素加工产品的价格持续下滑,对姜农和加工企业已经带来利益上的伤害,黄姜产业发展处于徘徊状态。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扭转,将对该产业带来致命打击,若市场价格止落回升,该产业的发展可稳住阵脚,再创生机。二是政策因素。我县黄姜加工企业布点零散,规模不大,大部分企业缺少环保措施,随着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措施的加强,若企业的环保设施跟不上,将面临关闭停产的厄运。
3、经济环境的优化及招商引资的推进力度。今年,我县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招商引资 的势头很好。2004年政府能否更好地履行承诺、不折不扣的落实优惠政策、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能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发展态势和绩效。
4、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今年,我县启动了以堵河水能开发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极大地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发展热情,同时提升了县域内投资热度,对相关产业正在产生跟进效应。2004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