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发展计划局 曾照行 赵康成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县委政府实施“建设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的起始之年,大力做好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对于完成“十五”计划目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点的意义。
一、投资和项目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和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对外贸易和引资条件会有较大改善,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将使我国成为境外投资者在今后几年投资的热点。
2004年,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县投资和项目建设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2004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我们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争取信贷资金规模、缓解财政困难提供了机遇。二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县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以水电、矿产、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为投资者来我县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三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建设项目的启动,对我县争取更多的生态环境项目更加有利。四是我县交通、通讯和政策服务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外商大举进军竹山带来了机遇,特别是纵横控股集团实质性投资开发堵河水能资源,将推动我县投资实现大幅增长。
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过分依赖财政性资金,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利用股票、债券融资方式尚未破题,民间投资基础设施的体制性、观念性障碍还仍然存在。二是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较弱,缺乏新的投资热点。三是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小城镇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障碍,难以在短期之内出现较快的增长。四是我县有效的储备项目减少,缺乏大型、幅射广、带动性强的项目。目前,虽然水能开发项目非常火热,但其前期工作仍然十分艰难。
二、2004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思路、目标及重点
总体思路:紧紧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市场导向,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构建生态水电大县”的战略目标,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培植各类投资主体,以水电能源、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全面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新突破,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主要目标: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42.9%,在总投资中,生产性投资完成28400万元,同比增长率 48.4%;非生产性投资完成11600万元,同比增长30.9%。按建设性质分:基本建设完成35500万元,同比增长47.6%,技术改造完成2500万元,同比增长8.7%,商品房完成2000万元,同比增长21.2%。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我们初步拟定2004年全县要启动和实施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56个,其中前期工作项目20个;新开工建设的项目10个,续建项目26个。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2442万元,其中2004年计划34500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86.3%。主要建设重点是:
水能资源开发方面。加快松树岭电站施工进度,确保大坝浇筑至设计高程,完成闸门及启闭机安装等;搞好浪鹰岩一、二级电站建设,开工建设黄家湾电站;全力支持纵横控股集团的开发和建设,做好潘口、龙背湾、小漩和碾子湾电站的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逐一破解库区移民、输变线路建设、上下游电站效益分摊等难题,争取年底以前全面启动潘口、龙背湾和小漩电站建设;搞好构园子、葫坪、碾子湾等电站的项目论证和包装,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尽早动工兴建;加快推进城镇电网改造项目,做好220KV和500KV输变电工程的争取工作,完善输配电网络,提高电力外送能力。
交通建设方面。主干线路网建设力争8月底前完成鲍竹路改扩建工程,9月底完成竹向路油路改造任务,7月底前完成10公里襄关道建设,确保三关隧道、界山隧道和郭家山隧道建成通车,争取新开工胡家祠堂、南口和走马岗隧道,新立项三转弯、青龙、柳林隧道,积极争取启动十竹路前期工作;完成县乡油路续建项目,启动宝牌路、楼沧路、得大路、三深路等县乡道黑色化改造工程;与扶贫项目相结合,认真抓好乡村公路黑色化和通村公路建设;组织实施纵横大道黑色化工程,争取在3月底前完成竹林路硬化任务。
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广厦小区、宏发小区、九隆小区和康华苑小区开发步伐,启动森海小区、城西商贸城综合开发、自来水扩建等项目。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抓好潭家河灌区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组织实施好城关防洪大堤三期工程,争取霍河病险库加固工程立项。
生态环保方面。继续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抓好以“三改一建”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加大对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将文峪河污染治理、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列入南水北调水源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将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规划,将滑坡体综合治理列入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农业产业化方面。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生态有机茶产业项目,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力争实现产值3000万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项目,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GAP基地面积,新种面积达到3万亩;培植烟叶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和市场开拓力度,使全县烟叶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继续抓好国际粮援项目,搞好九里岗农业综合开发和溢水东川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建设等。
工业及技改方面。启动肚倍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新建15万吨水泥生产线,继续抓好金银饰品、绿松石新产品、同步器新产品开发等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
社会发展及其它方面。实施县疾控中心综合楼项目和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工程;继续抓好教育二期“贫九”工程,完成竹山一中综合楼和发热门诊项目建设;做好雪炭工程、传染病专科医院等项目的立项和县法院审判综合楼国债项目的争取工作。
(二)2004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措施建议
1、及时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方向,狠抓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2004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投资上,将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教育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整合、包装,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可靠的深度赢得项目申报争取的主动与成功,从而获得国家更多的投资。
2、集中力量,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将重点项目建设做为全县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制,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持帅,按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做到领导分工到位、目标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对续建项目,狠抓协调和调度,落实好各项建设条件,保证项目施工所必须的水、电、气等正常供应,保障设备、施工材料的运输畅通和及时供应,保证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对拟新建项目,积极争取,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开工建设。
3、以推动工业化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首先结合《竹山县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2003-2010)》的贯彻落实,将我县的投资结构重点转向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上来。一方面紧紧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产业层次高、对地主经济支撑力强的大项目,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改制、联合、租赁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办法,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我县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矿产加工和汽车配件等领域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认真研究国家技改投资政策和重点,以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来支持我县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技改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4、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社会投资,扩大招商引资。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一是放宽政策限制,除按产业政策规定不允许投资的行业和产品外,其余的限制全部取消 ,鼓励集体、个体投资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二是加强对社会投资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项目审批、用地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及时了解投资政策和导向,对投资前景好的项目,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加强衔接,寻求信贷支持。四是积极探索BOT、转让经营权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方法,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提高外资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地位。
5、强化项目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一是健全制度。尽快出台《竹山县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收集整理、考察论证、申报争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环节作具体规定,使项目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施工合同制“四制”等管理规定。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稽查制度。项目办加挂项目稽查办的牌了,赋予其稽查职能,加强对全县项目建设程序、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稽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大督办检查办度。县委、政府和项目办要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专项督查,坚持重点项目通报制度,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确保项目建设按质量、进度和安全要求顺利推进。
6、加快策划和包装新项目,夯实项目库。当前,我县水能资源已引起世人瞻目,开发已基本进入滚动、梯级的良性发展阶段。而其它如绿松石、板石、毒重石、铌-稀土为主的矿产资源,生态有机茶、山野菜、小杂粮为主的绿色食品资源,肚倍、黄姜、中药材为主的生物资源等,虽然相当丰富,但都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