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
关于举办中华母亲节进行公祭的倡议
发布时间: 2009-03-3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关于明确女娲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
并每年举办中华母亲节进行公祭的倡议

竹山县旅游局   袁 林

  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普及、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杨利慧博士统计,在全国各民族、各省份中,明确有女娲出现的神话和故事有247个,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各个民族,甚至世界各个民族对她都有认识和了解。可以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制度,什么政治观点的人对女娲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之情,她得到了民间广泛而长久的认同和崇拜。
  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是早于一切神的神,早于一切人的人,《史记 三皇本纪》载:“炎帝黄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女娲氏之女……”。在汉代的《运斗枢》和《元命苞》中,她同伏羲、神农并列,被尊为中华民族最初始的“三皇”,但女娲的功绩最大,《淮南子。览冥篇》云:“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女娲的人格力量在于她建立了齐天盖地的丰功伟绩,具体地说:一是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制定了婚姻制度,教化了人类;五是创造了笙簧音乐,娱乐了人类。这五大功劳,旷古烁今,无一神一仙可比,无一皇一帝可比。因此,她得到了中华民族广泛而长久的崇拜和尊敬,被炎黄子孙公认为创世神和始祖。
  据专家考证:女娲实有其人,她是母系氏族时代庸巴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女娲炼石补天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拯救苍生,造福子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民众以巨大的篝火冶炼五彩石,以“阳和之气”来冲散空中的积雨云团,从而止息了因淫雨绵绵而导致的重大水患。她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和我们现代的人工防雨、防雹是一个道理,但在当时却是改造天像、调伏自然、拯救苍生的伟大创举;抟土造人反映的是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对生殖能力强的部落首领的尊敬和崇拜。在当时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口的出生率和存活率都非常低,一旦出现生殖能力特别强的女性,其部落人丁必然兴旺,势力必然强大,影响必然广泛,因此女娲是她那个时代的英雄。女娲人首蛇身的造型实际上是反映了巴人的图腾崇拜。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因此巴人是“蛇图腾”民族,蛇是巴人氏族部落的标志,是巴人当做祖先来崇拜和祭祀的神物;后来又出现了同样受到尊敬和崇拜的部落首领女娲,为了表示尊敬和不分厚薄,巴人将二者各取一段,合二为一,于是创造了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并被广泛流传下来,——不仅仅是女娲,传说中的伏羲也是人首龙形,而龙蛇在古人的观念中本来就是一体的。这和我们赋予很多英雄人物三头六臂、千变万化,有通天彻地的神通是一个道理。在古埃及、希腊等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这种现象: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的半人半马战神等。
  历史的最早表现形式就是神话。科林伍德说:神话是已知事实的一种陈述。神话是一种观念体系,是文明与野蛮之交的人类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它的表现形式是虚构的,而内核却是历史真实,是人类远古的记忆和想像、愿望的表达。女娲及其神话传说反映的并不是一个人 、一个时期的事,它应该是原始生民战天斗地,探寻自然规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改造生存环境,促进自然进化的共同意志和集体创造,是我们的祖先向着文明门槛艰苦跋涉的生动写照。女娲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杰出首领,是综合了许多杰出人物的智慧和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身。
  女娲及其神话传说在它看似荒诞的外表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纪念、宣传女娲,就是发掘女娲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实质,将其与时代精神相整合,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从而发挥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从时代需要去分析,女娲传说起码包含着四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和弘扬:一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女娲当时面临的是名副其实的天大的困难:天崩地陷,水火泛滥,猛兽肆虐,人类面临着一场浩劫,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补苍天、杀猛兽、治洪水、救人民。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面临很多困难,如果我们的干部、我们的人民具备了这种英雄气概,还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什么险阻不能攻克,什么私利不能抛弃,什么功业不能成就呢?!
  二是勇于开拓、富于创造、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传说中,女娲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创造家。在洪水滔天,人类行将灭绝之时,她发明了用芦灰止水的办法;在苍天破裂之后,她创新出炼石补天之举;在大地塌陷之时,她采取了断鳌足支天的措施。此外她还创立了婚姻制度,发明了笙簧乐器,其想象之丰富、创造之大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创新精神。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等,依靠的都是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
  三是修复自然生态的缺失、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传说中,女娲面对“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洪水,修复了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完整,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更迫切地需要发扬女娲精神,增强环境意识来保护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慈母胸怀和以民为本的博爱精神。共工触倒不周山后,“天柱折,地维缺,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面对民不聊生的惨状,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体现了慈母的胸怀和以民为本的博爱精神。现实社会世界范围内都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一些天灾人祸也导致一部分人生存危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发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她所体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以民为本的博爱精神与我们现代提倡的与时俱进、以民为本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华夏儿女在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在女娲的身上也体现了人世间最伟大、最宽广、最无私、最持久的母亲之爱,因此把女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象征,最有典型性、广泛性和代表性。竹山作为女娲及其神话传说的中心和发源地,理应率先提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大张旗鼓地公祭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女娲;责无旁贷地秉承遗志,继承女娲传统,弘扬女娲精神。将“中华母亲节”打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旗帜,使竹山女娲山成为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祭拜始祖的圣地。同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了女娲中外闻名的影响力,有女娲文化作底蕴,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女娲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把远古的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打造出竹山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名牌,形成支柱产业,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母亲节。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悠久的追根朔源和尊祖敬老的传统。女娲作为华夏儿女的母亲,理应有个明确、固定的母亲节,接受炎黄子孙的祭祀和朝拜。人类文化学家认为:东方文化是“崇母文化”,民族的心理和潜意识中有一种“崇母情结”,反映了东方民族渴望能得到一个超凡伟大的母亲的慈爱和呵护的心态,如对西王母和观世音的母性崇拜;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具有“崇父情结”,民族心理和潜意识中具有对父性权威和超能力的敬畏和崇拜,如对上帝耶酥的父性崇拜。因此,确立女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建立全国统一的女娲公祭日和母亲节,每年开展女娲公祭,形成新的民俗节日,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大众心理,必然能得到炎黄子孙的认同和拥护。这既是对湖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要历史地位的确认,也是湖北人的首创、湖北人的荣誉,必将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华人华侨的关注,掀起在湖北寻根祭祖的热潮。
  “女娲始祖是中华民族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引自著名学者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女娲是湖北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女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品牌,通过明确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举办中华母亲节,开展女娲公祭活动,既是我们对列祖列宗、先贤先烈筚路蓝缕、肇启文明丰功伟绩的感恩和缅怀,也是对大中华民族历史、民族形象、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弘扬,是一个国家民族特质、民族自信心的具体体现,可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00九年三月三十日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