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昌荣 党世根
在堵河之滨有一座迅速崛起的新兴城镇,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光彩。步入街头,只见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各具风格,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车水马龙,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商场顾客盈门,一个个装修别致的门面栉次鳞比,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书声朗朗……这里,就是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关镇。
穷则思变,老城区旧貌换新颜。该镇辖15个村?场?12个居委会,总人口达5.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余人。过去,这里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经济发展极其缓慢,直到八十年代,还是一副萧条模样:坑坑洼洼的街道狭窄曲折,低矮陈旧的土房破烂不堪,公共生活设施一片空白,城乡居民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风拂地,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强镇、商贸活镇、项目兴镇、文明建镇”的整体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大城关、大服务、大发展”的思想理念,展开了一场改造城关、建设城关的持久战。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里,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1.8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近2倍。特别是近两年,走招商引资的新路子,这里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伴随着城镇建设由一片空白变得配套齐全。累计筹资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南门桥、环城路、明清大道、竹变路等6大基础工程,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公共生活设施日趋完备。
经济腾飞,“灰小鸭”变成“金凤凰”。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镇”的重要位置抓落实,尽最大努力改善全镇教学条件。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新建南门希望小学、林东侨心小学、迎丰小学,解决了4个村200多名小学生上学难问题。还投资50余万元对部分校舍进行加固维修和镇中心小学出口路的征地建设等工作,完善中心学校信息网络、图书室及档案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切实抓好适龄儿童入学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普九”检查验收,中小学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前列。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提高卫生防疫保健工作水平,并投入90万元增设卫生院门诊大楼一幢和有关医疗设备,城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和环境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该镇新一任党委、政府朝着新的目标奋进。城关镇,这颗镶嵌在堵河之滨的明珠将更加璀灿,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