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当记者找到潘口乡小漩居委会一组52岁的种菜老农贺世贵时,他正在自己的大棚中和乡农技员一起查看新育的菜苗长势。棚外寒冷依旧,但大棚内却进入了温暖的早春,三畦一寸多高的辣椒秧绿得直逼人眼。
“我们这里土地少,土地下放到户时我一家四口只分了1.1亩地,其中3分还是坡地。就那一点地种庄稼根本糊不保肚子。”谈起当初的穷境,老贺仍然摇头不止。
老贺介绍说,1988年,乡上组织村民种菜卖,当年地里收入就翻一番。这种现状维持了10年,普通的大路菜又没有了市场,逼得他只好另想出路。经过实地考察大棚蔬菜种植情况,他一次性投入8000元,将自己的8分好地建成两个混凝土骨架蔬菜大棚,并且种上一棚番茄,一棚黄瓜。由于提前一月上市,仅此一季收获的4000斤番茄和5000斤黄瓜就多卖了2500元。
2001年,县城周围种菜的逐渐多了起来,但菜苗市场还是个冷门,老贺又专门腾出一个大棚来培育菜苗出售?老贺的菜苗生意又是出奇的好,目前除供应周围菜农外,三台、双台很多地方的村民都来上门购买,一个大棚一季至少收入2000元。
“潘口电站要兴建,种菜仍然是条好路。”老贺说,他还想寻租大棚。“我找了几家都没谈成。实在没有办法,我就在我那两个棚上向精处下工夫,谁让土地变这俏呢?”老贺笑声中带有一点惋惜,但更多的却是高兴、自信。(黄隆颂 梁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