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想坐轿,只怪山上没好道”。这句顺口溜,是过去楼台乡交通难的真实写照。
楼台乡位于竹山、房县、郧县三县交界处,山大沟深,行路艰难,过去一直是该乡经济发展的瓶颈,群众生活上的一道坎,2万多名群众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
小康建设,公路先行。楼台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走“拓宽思路、拓宽公路、拓宽财路”的路子,把公路建设作为当地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按照先干后支、先急后缓、先通后畅的“三先三后”的原则,带领全乡人民大办交通,建设主通道,打通断头路,疏通内循环,圆了乡亲们祖祖辈辈的“出山梦”,谱写了一曲曲向落后交通面貌决战的壮歌。
——32公里的楼沧公路实现了全程黑色化。此路是楼台乡的交通要道,经济大动脉,实现黑色化是楼台人的百年梦想。2003年该乡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全乡200多名乡村干部,5000多名劳力,投工10万多个,完成了路基改扩建任务。2004年交通部门正式启动硬化工程,现已全线竣工通车。楼沧公路黑色化工程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是该乡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全长32公里也是全县乡村油路建设最长的工程,工程量之大,投资之多,难度之坚,在全县乡村油建设中均为第一,在当年全县质量、进度评比中名列第一,被市交通部门誉为示范工程。此路的建成,圆了楼台几代人的梦想,现“村村通”公交车通到了沧浪,群众进城方便多了。
——100多公里的乡村主干道硬化工程有序推进。该乡大力推进以通村入院路为主的通村水泥路建设,修通了三台村观音沟和官坪村3条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完成了楼太路、兴官路、对庵路、沧安路4条100多公里的乡村主干道的路基改扩建任务,硬化工程即将陆续开工。这4条路建成后,可以彻底突破沧浪与楼台、楼台与三台、三台与外界联接的交通壁垒。
——100多公路的断头路已打通。近5年来,先后新修村组公路20多条100多公里,解决了6000多人行路难,现全乡公路通村率已实现100%,公路通组率达80%以上。
公路建设投资大,楼台乡党委、政府采取乡上扶持、村上自筹、群众投劳的“三个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去年在恢复水毁公路的建设中,发动村民积极捐资投劳。金坪村群众自愿捐资2万多元,支援对安公路建设。金坪村党支部书记熊彩贵私人垫资1万多元,请施工队机械作业,仅用6天时间就抢修通了12公里的水毁公路,很快恢复了村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公路建设促进了物流畅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过去山里的土特产运不出去,变不成钱;山外的信息传不进来,山里人成了“瞎子”、“聋子”。如今打破了全乡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打开了因交通梗塞而闭锁的山门,过去低价散卖的珍奇山货,现在可以行销四方,四年前,每公斤只能卖6元钱的土鸡,如今卖到了10多元,本地山羊更是走俏鄂西北市场。
公路畅通物流畅,一业盘活多业活。公路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问题,而且破除了群众致富难,加快了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畜牧业、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打工经济红红火火。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当地的香菇、天麻等土特产变为商品,畅销各地,提高了产品价值。同时带动了移动通信、闭路电视、程控电话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移动通信覆盖面由楼台延伸到沧浪,由2002年的1个村扩大到12个村,固定电话由2002年的7个村146部扩大到15个村1200多部。
劈开山门闯富路。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楼台人的小康大道,会越走越宽阔,经济会越来越富裕。(贺中平 袁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