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05年全县高考文科状元李良春
◇ 党世根 但林堂
今年18岁的李良春,是一个瘦小而文弱的男孩。当我们祝贺他以573分骄人成绩夺取今年全县高考文科状元时,他腼腆而细声细语地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归结于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领导的关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勤奋。”
李良春家住溢水镇溢水街村,姊妹3人,母亲10年前离家出走,是父亲李贤文把他们姊妹3人拉扯大。2002年,李良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竹山一中,当他把入学通知书递到父亲李贤文手中时,李贤文着实高兴了好一会,但很快就眉毛拧成了一团。是的,对于李贤文来说,一人勤扒苦做,供三个孩子读书的确不易,但他懂得“穷不丢猪,富不丢书”的道理,为了让孩子能读高中,李贤文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
刚进校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交完学杂费后,李良春仅有180元生活费。和条件优越的同学相比,他内心产生了“差异感”,但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跟同学比吃穿,要跟同学比学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增添了他树立自信、刻苦学习的外动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在班级位居第一名。由于他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优异,学校为他争取了“明德奖学金”名额,连续两年获得1800元资助。
在学习中,李良春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用他的话说,要学一门钻一门巩固一门。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轻易放过,总是向老师求教、和同学探讨,直到弄懂为止。他注重课程安排,上课时,聚精会神听课,每天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这段时间一般都没有老师,他通常在这一个小时自习中完成当天的作业和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思考。他按时就寝,晚上从不“开夜车”,他说打疲劳战往往分散精力,导致第二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由于他注重学习方法,每次考试稳定在年级前4名、班级第一名,今年高考文科位居全省243名、全市文科第二名。
李良春的志愿是能被武汉大学录取,我们祝福他如愿以偿!
李良春(左)和班主任李国武在校园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