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关街中段有一家加工面条的小作坊,没有宽敞的厂房,没有显眼的广告标牌,甚至连店名也没有,然而就在这家不起眼的小作坊门前,每天来买面条的人却络绎不绝,有的甚至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买到一把面条,有的还非这儿的面条不买。怪事!
20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面条作坊探到了一些内部消息。这家作坊主名叫赵金富,今年59岁,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儿女都已成家,在外地工作。28年前,老赵当兵退役回家,为了养家糊口轧起了面条,一轧就是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居民们都反映说,老赵的面条就是好吃、与众不同。老赵的老伴说,我们轧面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选面,面不好不用;新鲜,当天轧当天卖,自然晾干;卫生,从不让面条粘灰尘,从不在面里加增白的东西;整齐,从不让碎面条在成品中出现。老赵说,他们常年客户大概有1500户,一年要加工四、五万斤,有的还把我们的面条带到十堰甚至武汉。“加工地方太小,买的人太多,经常忙得饭都没空吃”“你们的面条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品牌,为何不扩大生产呢?”老赵笑笑说:“我们老了!” (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