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看到,新华社石家庄2005年7月22日报道,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李某,本想通过“关系”让孩子进入名牌高校,结果,不但让骗子骗走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15万元钱,就连孩子报考普通高校的机会也失去了。又据《人民日报》载,2005年5月26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波及26个省、直辖市,涉案金额高达1900 万元人民币,受骗学员达150余人次的假军校案。虽然这些招生骗子等待的是法律的制裁,但给高考学生、家庭、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无法弥补。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千万莫上招生骗子的当。
莫上招生骗子的当,一是该信谁时就信谁。考生和考生家长要注意招生信息的来源,只能相信正规的招生渠道,与规范的国家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联系,也可在网上查询,因为高校招生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不听小道消息,不可犯“病急乱投医”的错误,更不能相信“游骗”的“招生文件”和“甜言蜜语”。二是不应出手别出手。招生骗子一般是打着介绍“名校”、“免费”培训、安排“就业”等旗号,诈骗学生学费,尤其是望子成龙心切和存在侥幸心理的家长最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更应高度警惕。
总之,招生骗子最终是为了一个“钱”字,我们只要头脑清醒,规规矩矩走“正门”,明明白白管“钱财”,再狡猾的招生骗子也只能落得自欺欺人。 (朱本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