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与“国家税收”的亲密接触
发布时间: 2007-05-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父母谈起国税的用途,譬如过去农村百姓交纳的“农业税”、“特产税”是直接入国家金库的,还有“教育附加费”等是用于地方的……
  记忆中,我与“国家税收”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大约在七八岁时候,家里盖新房。有一天,突然来了两位穿深蓝色制服的人,父亲见了把来人毕恭毕敬的请到撑起的工棚里,茶水和烟装个不停,经过一番交涉,最后父亲不得不把家里仅有的钱交给了他们。后来听大人们说,来的人是“税官”,来收税的。
  税官给我的印象好神秘。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请来一位“特派员”(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给我们上教育课,好宏亮的声音,好威风的气派。我把税官是和这位特派员联系起来,感到他们是多么令人敬畏和高大。但那时我还没把“税”与“官”真切地联系上来,不知道税是一种什么东西。
  真正把税和官联系起来,是在参加工作后。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公路养护行业,当时竹山县的南部山区道路全部是砂石路面,每个道班拨付有近万元不等的养护经费。记得最为繁忙的莫过于年底报税这道“关”了,因为只有在驻地税务部门拿到了税票,县公路段才给一线道班拨付养护经费,然后由各道班再把钱支出分配下去。我在道班由于接手班长一职还不够一年,对该如何去税务部门报税,简直是一窍不通,多亏了细心税官的解释,之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不是纳税人,要不可麻烦死了。
  兴奋不到半载,我也与纳税人沾上了边。突然有一天,老家母亲来电说弟弟开了一个小店,弟弟还托我每年要买两次定额发票。那时,税务部门改革,部分乡镇已不再设有分局了。但一个电话和口信,或者税官们下乡镇核税,顺便就把发票带下来了。固定的月税,也逐步取消了。与前些年的“征收”比起来,明显是在“服务”。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税收政策、税收行为变得更加人性化。税官们的形象更真实丰满起来。从小时候面对税官的莫名紧张,到如今的相互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收税与纳税,将步入鱼水和谐新境地。(市公路局双环公路建设公司办公室 金伟忠)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