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五年跪地乞讨十万里救儿 执着父爱感动大洋彼岸
发布时间: 2008-02-1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来源:秦楚网-十堰晚报

  竹山县大庙乡农民肖书军的两个儿子一生气就打自己,被人摸一下就会当即倒地,不省人事。为救两个怪病儿子,家中花光了积蓄,肖书军五年跪地乞讨十万里筹集医疗费。美国华侨王柯女士为他的执着所感动,表示愿尽全力予以资助——


一包快餐面当晚餐。


肖书军随身携带的两个儿子照片。


    春节刚过,竹山县大庙乡38岁的农民肖书军不断接到新疆PKU协会会长孟光华和美国华侨王柯女士的电话和短信,他们热情鼓励肖书军,“坚定信心,寻求支持,继续为两个孩子进行治疗。”
    昨日,肖书军再次走进本报编辑部,讲述他的辛酸与感动(2007年1月30日,本报第3版曾刊登《为救两个怪病儿子,父亲五年跪地乞讨十万里》)。

    幸福家庭
    被怪病拖入无底洞


    肖书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母亲张秀英操持家务,夫妇俩平时种地,闲时外出打工。2000年,妻子生下儿子小满,孩子一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而且一生气就自己打自己的头,时常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后来,只要有人伸手摸一下孩子,小满就会当即倒地,不省人事。
    2002年,肖书军夫妇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在很多大医院,医生都说不出病因,医疗费却十分昂贵。不到3个月,家中仅有的万余元积蓄全部花光了,还借了四五万元的债。为了继续治疗,夫妇俩只好带着孩子一边乞讨,一边求医,先后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各大医院。
    为了尽可能多地筹集医疗费,在每一座城市,在每一个车站码头,甚至是在火车上、汽车上,肖书军都不停地跪地乞讨。在各大医院,两年下来,钱花了10万多元,小满不但没有好转却近乎成了植物人。
    2004年,当地政府考虑到小满的病情,批准肖书军生育第二胎。第二个儿子小龙出生后,一岁左右,同样的病情出现了。面对两个怪病孩子,肖书军发誓:“就是豁出命也要搞清楚两个孩子的病因,并找到治疗方法!”就这样,夫妇俩再次出发,带着两个孩子走上了乞讨、求医的漫漫长路。
    2004年7月,经过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检查,两个孩子都患有苯丙酮尿症(国际简称PKU),这种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新陈代谢异常,打破大脑氨基酸的平衡所致,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它,只能通过吃特制食物来使身体的新陈代谢趋于正常,保障大脑发育,以免孩子变傻,直到孩子18岁左右,发育成熟了,才可以吃正常食物,病情才不会复发。
    病情和治疗方法找到了,却没有钱。无奈之下,肖书军带着两个孩子再次走上了乞讨之路。几年下来,肖书军跪地乞讨的行程达五六万公里,而每月的花费却不足50元。

    本报搭桥
    爱心涌向小患者


    2007年1月,患病的肖书军不能带着孩子外出求医,但又不忍心让孩子停止治疗,走投无路的肖书军走进本报编辑部,含泪向记者倾吐了积压在心中太久的悲苦。
    当年1月30日,本报第3版刊登了《为救两个怪病儿子,父亲五年跪地乞讨十万里》之后,众多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们暂时渡过难关。
    2007年2月,有热心读者在报纸上了解到,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的有专门介绍PKU病情及治疗的专著,便将这一信息转告了肖书军。
    肖书军当即欣喜若狂地跑到邮局邮购了这本书,并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读完了它。从这本书中,肖书军惊喜地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设有PKU病情研究所,在北京、上海、新疆等地,都对这种特殊的病情给予救助。
    通过书上的一些病例及治疗介绍,肖书军觉得,新疆PKU病情研究所和PKU协会最让他信服。
    这年的春节还没过,肖书军一家背着干粮远赴新疆,去寻找PKU协会会长孟光华。
      沿途,为了筹集路费,肖书军在车站码头当搬运工。到了新疆,为了挣得生活费和孩子的治疗费,肖书军夫妇到建筑工地打工。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自来水。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一家四口挤在小工棚里。结了工资,就带孩子去治病。
肖书军的执着,感动了许多人,乌鲁木齐的很多市民都给予了这个家庭以帮助和鼓励。其中,乌鲁木齐一位机关干部从网上得知肖书军的遭遇后,主动和肖书军取得联系,并多次去工地看望这一家,出差在外,还经常为小满和小龙捎回礼物。

肖书军的执着,感动了许多人,乌鲁木齐的很多市民都给予了这个家庭以帮助和鼓励。其中,乌鲁木齐一位机关干部从网上得知肖书军的遭遇后,主动和肖书军取得联系,并多次去工地看望这一家,出差在外,还经常为小满和小龙捎回礼物。

    美国华侨
    情系十堰小患者

    2007年3月,肖书军通过种种努力,终于找到了新疆PKU协会会长孟光华。对方听了他的不幸经历,热泪盈眶,当即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为他提供帮助。
    刚开始,孟光华自己出资为小满和小龙配制食物,可时间一长,开支上有些吃不消。2007年夏天,孟光华把本报报道过的肖书军的经历发布在一些网站上,希望得到更多好心人的资助。
    一周之后,美国华侨王柯女士与孟光华取得联系,她称赞说,“肖书军虽然是一位苦难农民,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执着、善良和淳朴能感动所有人,是一位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伟大父亲。”她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资助这一对患儿进行治疗。
    从此,王柯和孟光华一起,每月定期为小满和小龙送去价值2000多元的特制食品,并定期打电话通知他们到相关机构复查。
    他们的帮助给了肖书军极大的信心,他白天在工地拼命干活,晚上回家一边照顾孩子吃东西,一边对孩子进行思维和行为训练。
    一个月,两个月,奇迹出现了。孩子从前都是傻傻的,不认人,不会走路,现在不但能说会跑,而且非常懂事,他们能认得自己的特制食物,对大人交待过的不能吃的东西,即使再饿,放在面前他们也不会动。看着这一切,想着几年来经历的辛酸,肖书军夫妇禁不住又哭又笑。笑的是,孩子有救了!哭的是,他们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
    孟光华和王柯两人,不但自己满腔热忱地帮助肖书军,而且还发动其他人来帮助这一家。他们通过熟人、亲友、网络等各种渠道,把肖书军的遭遇告诉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在感动之余伸出援助之手。
    春节前夕,肖书军放心不下年过七旬的母亲,决定回到竹山。王柯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为肖书军一家越洋邮寄了6大桶特制的英国奶粉和12大桶特制的美国奶粉,价值人民币1.3万元,专门用来治疗小满和小龙的病。王柯女士打电话对肖书军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宝贵,一定要坚持不懈,让孩子健康长大。”(首席记者 严谨 见习记者 王倩茜)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