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河健康生命行”系列报道之二
——涉水卫生:一个沉重而紧迫的话题
3月24日,我们在谭家河水库管理处了解到:为了保证给宝丰水厂供水的水质,该处主动违约提前解除了与租赁水库水面养鱼的客商签订的合同。因为,为追求高产随意投入化肥粪便养鱼,会破坏水域生态平衡,加速水质富营养化,威胁群众的饮水安全。
曾几何时,竹山人还身受饮水困难的困扰——虽然,作为县城里的居民,当我们扭开水龙头,看到自来水哗哗流淌个不停,对“竹山缺水”的说法可能不以为然。
然而,我要告诉你——竹山真正缺水。当然,这并不是指竹山的水资源少,我县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水资源总量为56.6亿立方米,过境客水为44.2亿立方米,给人一种水资源丰富的表象。实际上,由于我县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自产水量仅12.4亿立方米,而且水土资源错位,容易造成阶段性、局部性干旱和洪涝灾害,是一个以工程性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缺水地区。中西部乡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0.4%、24.2%。干旱缺水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竹山“十年十灾”、“十灾九旱”, 大家耳熟能详。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绝大部分群众居住在季节性缺水地区,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自来水普及率低下,饮水水质较差。面临长时间干旱,人们只好看着龟裂田地里的庄稼枯死,跑十几里路排队等着舀一瓢山泉度命的一幕幕,依稀就在昨天。
造物弄人,时不我待。刚刚解决了饮水困难,时代又向我们提出了“饮水安全”的新命题。由于地质因素和环境污染,我县不少乡镇水质型缺水的问题相当突出。近几年,乡镇已建和在建集中供水水厂,都不得不远距离引水就是明证。溢水镇党委书记、镇长毛昌盛曾经多次对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感叹,原来政府机关用地下井水,“吃饭饿得快,毛巾用不了几天就硬邦邦。”两年前,出差到得胜镇的同志,喝了茶很快胃涨,并不知道是当地的水有问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堵河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一些小的支流局部污染较为严重。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增加,而且随着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水污染向小城镇和农村蔓延的趋势也比较明显。
早些年,国家和我县投巨资挖水窖、修蓄水池,成功地解决了一大批农村人口饮水困难。近几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和我县不惜投巨资建设集中供水水厂,为的是让广大群众用上洁净、卫生的“安全水”。
近年来,我县已经让5.6万人用上了安全水,到“十一五”期末,还必须解决8.8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再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迫在眉睫,“一江清水送北京”是一项政治任务,防止和限期治理堵河水污染,保证汉江三大支流之一、南岸最大支流的堵河水质安全,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我们自己,确保一河清水向北流,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张华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