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堰塞湖!
——黄兴阶四川堰塞湖抢测日记
黄兴阶,我县唯一一名支援四川堰塞湖抢险工作的水文技术人员。本报记者曾多次与黄兴阶联系,但由于信息不畅通,一次次失败。6月7日,端午节,记者再次致电黄工,虽然电话通了,可没说几句,黄工却要忙着测量。今天,记者在网上看到唐家山堰塞湖出现险情,不知道黄兴阶等人是否安全,于是再次致电黄工,得知他现在在锦竹市汉旺镇一把刀堰塞湖的坝体上,黄工告诉记者说,他现在比较安全,目前,监测的6座堰塞湖都在溢流,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险情,明天他可能会到锦竹市与我市另一名水文技术员周先华会合。
征得他本人的同意,记者将黄工的日记进行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灾区的现状、无数奋战灾区勇士的无畏,会深深感到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5月30日 晴
今天是我们来到四川灾区的第一天,清晨成都的街区显得有那么一种宁静、平和,只有街道上不时驶过的救灾车辆和不断的余震还在提醒着我们,十几天前离这儿不远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
上午,同事从外采购救灾应急物质回来时给我讲他的所见所闻。当商店老板知道我们是从湖北来的水文抢测队员时,对我们的感激溢于言表,他们不仅把商品价格降低到最低限度,还主动为我们指道路,介绍当地情况,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祝福我们一路平安。不难想象,在这危难的时刻全国人民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也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一切的困难。
上午我们遇到了从抢测现场回来的江西水文抢测队的队员,在进行了简单的交接后,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前堰塞湖的现状。相互的慰问和叮嘱,使我感受到全国水文大家庭的一种温暖。下午我们驱车赶到了德阳市驻地。
6月1日 晴
从昨天晚上接到对位于绵竹市汉旺镇一把刀堰塞湖和什邡市红白镇红松堰塞湖堰体、溢流口、水位以及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勘测的任务后,我们便已按捺不住立即前往勘测现场的迫切心情。吃过早餐收拾好仪器和必需的物资后,我们匆匆从德阳出发赶往第一站——一把刀堰塞湖。
崎岖的山路上到处都是因地震从山顶上滚落下来的巨石,把本不宽阔的路面堵得难以通行。在离堰塞湖大约2公里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步行向前进发。这段路程中险象环生,有的巨石半悬在山腰上,有的山体已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痕,随时都有垮塌下来的危险。我们按着事先的预案,一人环视四周山体警戒,其他人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危险路段。艰难到达一把刀堰塞湖后,我们立即投入到勘测工作中,架仪器,测距离、测溢流口宽度,一切工作紧张而有序。
在完成了对堰塞体的勘测以后,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便撤离到下游汉旺水文站的断面进行流量测验。由于地震,汉旺水文站的测流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只能采用浮标进行流量测验。在极短的时间内由长江三峡局、湖北水文局、汉旺水文站组成的测验小组进行简单分工后便各司其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流量测验,并及时把测验成果提供给了现场的排险人员。
完成了对一把刀堰塞湖的勘测任务后,我们又匆匆赶往第二站什邡市红白镇红松堰塞湖。到达红白镇时已是下午2点,虽然大家早已是饥渴难耐,但是为了节约时间,从车里找出干粮随便吃了两口便背上仪器出发了。面对湍急的河水,水深测量显得极其困难。我们手拉着手,让一个队员上半身悬在河中,利用现场树枝做的测深杆终于测出了断面水深。经过大家团结协作,一份来之不易的宝贵流量资料呈现在我们面前。
6月3日 晴
由于什邡市红白镇的红松堰塞湖的溢流口宽度不够,而且溢渠中有多处被滚落下来的巨石阻拦,严重影响了库内水量的下泄。因此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要对溢流口和导流渠进行爆破和机械挖掘。为了掌握堰体和实时数据,指挥部命令我们对红松堰塞湖的坝体及周围地形进行勘测。从接到任务命令到整装出发我们只用了短短的十分钟。
当我们到达红松堰塞湖时,四周已是一片繁忙。一边是武警水电部队在进行救援道路的抢修,一边是中铁二局对垮塌山体进行挖掘,抢修铁路。我们所处的堰塞湖坝体几乎是一座高达数百米大山的半边整体垮塌下来形成的,巨石、倒下的树木、扭曲的铁轨杂乱地堆积在一起,行走起来很困难。两边的山体还不时有飞石滚下,我们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翻过巨石,搬开断树,有的队员双手都被树枝划破。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天的勘测任务。
6月4日 晴
上午十时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要对位于什邡市红白镇的红松堰塞湖的入库、出库流量和堰塞湖堰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命令急、任务重,队员们紧张而有序地整理好自已的行装和所需仪器设备,匆匆赶往红松堰塞湖。
今天红松堰塞湖较前几天有了较大改善,以前横在泄流渠中间的巨石已被武警水电部队爆破,库内水量下泄明显比以前顺畅。为了测得入库流量,我们不得不驱车顺河道向上游寻找理想测流断面。沿途道路异常难走,就这坑坑洼洼的道路还是部队昼夜奋战才在昨天打通的。道路一边山体因地震出现了大面积滑坡,松散的泥土夹杂着巨石、树木悬在山腰。也就在我们担心它们随时有垮塌的危险时,我们乘坐的车顶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还是司机反应迅速,急呼我们立即带好安全头盔,并加速通过异常的危险区域。原来,刚才山体上的石头出现松动,从山坡上滚落下来砸在车顶上。
惊魂未定的我们到达测流断面后吃了点干粮便投入到测流工作中,测距离、测水深、投浮标、读秒表,所有一切有条不紊。很快我们便完成了入库流量的测验。顾不上休息我们又转移战场,赶到堰塞湖的坝顶。简单分工以后,由长江委三峡局的两位同志和我们湖北队的一名队员勘测堰塞湖的坝体和水位变化情况,我们另外三名队员到下游约2公里处用流速仪对下泄流量进行施测。面对落差几十米的山坡,上下几个来回大家已是筋疲力尽,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认真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6月5日 晴
今天虽说没有任务,但我们还是没有丝毫的懈怠。早早起床,吃过早餐后大家便对这几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个回顾和总结。并对前两天测量数据成果进行整理。
上午湖北抢测队一队在周先华队长的带领下驱车从绵阳出发来到我们二队驻地看望我们。在这特殊的时刻相聚在这特殊的地点,队员们之间都显得格外的亲切,相互之间都嘘寒问暖。随后,两队坐在一起开了一个简单会议。两位队长分别对各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个介绍。会议上大家对这段时间身处重灾区目睹地震之后灾区人民所受的重创,深感心痛。也为自已在前段时间中,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工作,取得多个堰塞湖监测的宝贵数据,为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而感到高兴。会议上还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作出了安排。队长要求我们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努力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队员也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人。
6月6日 阴
“大家赶快整理好各自的装备,带上仪器马上出发。”一声急促的命令从门口传来。我们没有丝毫的忙乱,只有那份镇定和从容。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早已习惯了这种紧急的命令,我们也时刻做好了进入抢测前线的准备。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预报说会有雨。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因为我们去往堰塞湖的道路两边山体都还很不稳定,遇上下雨非常容易形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一路上大家都绷紧了神经,眼睛一刻不停的盯着车窗外山体,遇到危险情况,大家相互提醒。曲折坑洼的土石路使得汽车剧烈左右摇晃着,不一会儿就感到头晕脑胀,胃里也是阵阵的难受。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硬是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达马槽滩堰塞湖。走下车,映入眼帘的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一片废墟。这里已很难看到当地的居民,只有抢修铁路的工人和武警水电官兵。这儿本是一个厂矿,想必以前定是热闹和繁荣的,而如今却是一片寂静。原来长满树木的山峦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郁郁葱葱,不时从那断崖处滚落的泥石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悲痛。
一包干粮,一瓶矿泉水,这就是我们的午餐。没吃两口,传来消息,由于马槽滩上游堰塞湖将要爆破,留给我们勘测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我们立即放下啃了一半的干粮背上仪器,艰难的翻过乱石堆来到勘测点。架仪器、红外测距、测水深,一切迅速而有序。很快我们便完成了马槽滩上、中、下三个堰塞体的基本参数的测量。从马槽滩堰塞湖撤离下来后我又马上投入到下游燕子岩堰塞湖的测量工作,认真仔细的对堰体、堰高、溢流口宽度、库容等项目的测量。回驻地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
6月7日 阴转雨 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如果在家的话,可能正享受着三天小假,和家人一起吃粽子。可是我们的任务还很大,大家心里都知道今天过节,可没有一个人说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境。
昨夜下了一场雨,空气也显得格外的清新。吃过早餐,大家背上行装和仪器向马槽滩堰塞湖进发。经过昨夜一场雨,山体可能出现了滑坡,前面的路况如何大家心里谁也没有底。但就是因为下雨,堰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