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于大街小巷电线杆或墙上的“办证”“通下水”等小广告严重影响市容,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可以说,“牛皮癣”是竹山城市里的最不和谐的音符,就像美女脸上的雀斑,大煞风景。现在,竹山正致力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牛皮癣”看似小事,其实是关乎竹山的市容市貌,也就是关乎竹山的“面子”,与竹山的“创建”活动息息相关,搞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竹山的城市形象。所以,竹山应该以为“创建”活动为契机,根治“牛皮癣”,让竹山焕发更美的光彩。
“牛皮癣”是影响环保建设的顽疾,那么该如何根治呢?在此,我们先来探讨“牛皮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经营者规模小,赢利少,掏不起昂贵的广告费,又想拉顾客,只好到处胡乱涂鸦。为此,我从竹山的自身实际出发,提出根治“牛皮癣”的建议。
一、软硬兼施法
首先用“软招”:政府出资一些,小经营者出资一些,报纸优惠一些,把小广告从大街上挪到报纸的指定位置上。然后,对于那些实在是“顽固不化”的“恶癣”,就来“硬招”:
(1)守株待兔法:先在“牛皮癣”严重的地段,把写满墙壁的“牛皮癣”全部粉刷干净,然后派人乔装守候,发现有人再来乱涂写、乱张贴,就把他抓住,逮着一个处理一个。若能做到定人定点定路段监控,肯定有效果。
(2)按图索骥法:根据“牛皮癣”上的电话号码,“按图索骥”问出地址,然后进行抓捕。接着罚款,罚款的金额要让他翻不了身,罚款所得全部用于治理“牛皮癣”。如果执法部门多下点功夫追根究底,就会逐渐端掉制造“牛皮癣”的窝点。
二、一塌糊涂法:我们可以学习杭州文明创建的方法,就是用烂污泥擦牛皮癣效果最好,用抹布包一把烂泥来擦墙上的“牛皮癣”,不用多久,油漆笔的印渍渐渐没了,再用清水一抹,墙上干净了。这种办法在公交站牌、灯箱等光面上也一样奏效。
三、以癣治癣法
违章张贴的户外小广告被称为“牛皮癣”。清除“牛皮癣”异常困难,贴一张仅需几秒钟,而彻底清除最少需要近半小时。针对这一情况,以癣治癣的办法,每天早、中、晚三段时间,文明创建队员将发现的“牛皮癣”上的电话号码及时清除,使其失效,花费的时间短,操作简便。由于长期“投入”而无“产出”,“牛皮癣”自然销声匿迹了。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蛇就要打在七寸上。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下药就要准、猛、狠。
四、联手整治法
(1)治“癣”靠单干是不行的,联合起来力量大。由政府牵头,文明部门、市容执法部门、派出所民警、街道、社区齐抓共管,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加强打击力度。治“癣”要多管齐下才会有力度,管理部门各司其职,联合起来一抓到底,就不信治不好“牛皮癣”。在联手整治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一定要职责分明,最好是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牛皮癣”所属区域的相关单位有管理责任,特别是属地的片警有责任对辖区张贴的办假证的窝点进行查处,最好是端掉办假证的窝点。文明创建人员要按职责分工,使文明创建工作融入社区,把治“癣”由过去的“我管”变为“大家管”。责任明晰后,还要处理不负责任的单位。这样,责任单位就不敢偷懒了。
(2)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制止制造“牛皮癣”、损坏城市文明的现象。
五、植绒技术法
在治“癣”上,我们要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采用植绒技术来治理牛皮癣,就是用植绒机器在城市重要的地方喷上绒毛,那些制假证者就很难写在或者贴在上面,即使贴上了也很容易清除,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不妨试试,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
竹山是美丽的,不过美丽中却有不足之处,“牛皮癣”就是一大不足。一座城市优美的环境,是一张设计精美的名片,展示着城市独特的魅力,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为了使竹山更美丽,更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文明城市”,就必须根治 “牛皮癣”。为此,我建议竹山在整治“牛皮癣”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宣传教育、疏堵结合、综合执法、监督到位、严于治理,而且持之以恒,就会清除“牛皮癣”, 创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一个美丽健康文明的新竹山!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解放一横路68号龙头中学陈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