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移民村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 2009-04-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4月8日,记者来到溢水镇下腰店村移民集中安置点,老远就听到移民户万世全家里歌声飞扬。走进家门一看,只见五六个人围坐一块,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央台播放的《同一首歌》节目。
   “你们来采访的吧,快来坐。”万世全看见我们几个手拿相机如是说。万世全是从田家坝镇搬过来的。记者扫视房间,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放在客厅里。“你这在露富啊。”记者指指这些家用电器打趣地笑着说。万世全急忙摇摇手:“哪敢,哪敢。楼上已经装修了,还没有来得及搬。”记者听到万世全这么一说,便上二楼看看。看后很让记者吃惊:地面全部铺上了瓷砖,墙面是用乳胶漆做的,吊顶与彩灯都很漂亮。“这都是移民政策好。”万世全说。
    不一会儿,溢水镇副书记陶军也赶来了。他是这个村的移民工作“执行官”。他介绍,下腰店村共接收田家坝镇移民66户271人,房屋全部建起,所有移民都搬进了新住房。土地也全部划分到位,有28亩地去年移民一搬来就栽上了油菜,有7亩地种上了洋芋。目前,空白旱地都已种上了苞谷,水田已经育好了秧苗。陶军还讲,在移民建房规划中,还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厕所、猪圈、沼气池也相应配套。 
   陶军把我们引进万世全厨房,参观沼气灶。万世全急忙拧开沼气闸阀,“啪”的一声蓝色火苗从沼气灶里冒出。记者顺手拧了柠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立即流出。再往里看,有一间平房,搭有柴火灶。此时,记者才发现,万世全家里有两个厨房,四套灶具。液化汽和沼气灶放在一个厨房里,煤球和柴火灶放在一个厨房里。“来了客人,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做饭了 。”“也不着急会饿肚子。”“基础设施先行,水、电、路配套,对移民户来说,受益匪浅。”大家随意聊着。
    之后,我们来到移民户吕大树家里。万世全见我们走了,就扛着锄头干农活去了。吕大树原来住在田家坝镇太阳坡村,搬迁到下腰店村已有半年了。住房也是两层,大约有190平方米。“在这里很习惯,移民干部和村干部对我们很关心。”问及生活习惯问题,吕大树回答。
    谈到生产情况,吕大树说,他有1.9亩旱地,1.1亩水田。此外,他还承包了他哥哥吕大槐的2.2亩旱地和1.2亩水田。他讲,县里配送的肥料和种子全部到位,秧苗已下田。旱地除种苞谷外,还准备种一些经济作物。吕大槐的土地为何吕大树承包着种呢?原来,吕大槐家里有6口人,四个孩子。吕威、吕慧在江苏省打工,每年收入20000多元,妹妹吕玉琴和弟弟吕超群也在江苏,一个读高二,一个读小学五年级。吕大槐自己是瓦工高手,今年在深河乡茅坝村为移民建房,每天毛收入近200元。所以将土地让给哥哥吕大树。这真是有手艺的在外挣钱,无手艺的在家种地,两者兼顾,两不误。
    移民干部讲,为了让所有移民安居乐业,搞好春播生产,镇村和移民工作队积极开展了农业技术培训,让移民熟悉并掌握旱秧、营养球、地膜水稻等耕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耕种差异。同时还组织了31名职业能手外出务工。据了解,移民赵世九在上海搞建筑,年收入可达到十几万元,万世国在田家坝镇承包移民房屋,年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
    半天的采访中,记者走完了整个下腰店村移民院落,看到了每户移民生活状况,感受到他们正在蓬勃发展的气息。我想,移民能够安居乐业,用移民户吕大槐的话说:“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咋能行走一声唱哦。” (袁平凡 贺茂堂)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