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竹山水文站:准确预测避免县城搬迁
发布时间: 2010-07-0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通讯员 陈学东


  竹山水文站是十堰市最大的水文站,也是我省第二大水文站。从1958年建立以来,该站见证了竹山以及十堰市的洪水涨落。1994年,正是该站的准确预测,避免了竹山县城的搬迁。
  52年来真实记录洪水涨落
  1958年,竹山河堤旁边,一座小屋依河而建,这里就是竹山水文站的前身。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只是简单地测量河水的水位情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监测人员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河水的变化。
  52年来,监测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竹山水文站成为十堰市最大的水文站,也是我省的第二大水文站。竹山水文站现有7名监测人员,他们的父辈大多在水文站工作过。提起以前的工作环境,很多人都感叹:当时用渡船测水位和流速,碰到涨洪水的时候,流量接近1万立方米/秒,监测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记录着河水的变化。
  准确预测避免县城搬迁
  竹山水文站见证了堵河流域的每一次洪水,也见证了十堰市的洪水涨落。1980年6月,堵河流域发生了50年一遇的洪水,最高水位达到262.68米,最大流量1万立方米/秒。监测人员穿着救生衣,驾着船用测深杆测量水深,用船载绞车测流取沙。一个大浪过来,监测人员几乎被水淹没。水浪退去,监测人员仍坚持监测。就这样,一份份准确的测量数据送到防汛指挥部,为十堰市抗击洪水提供了参考。
  1994年6月,堵河流域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竹山县城南关街和部分厂矿企业等低洼的地方接近淹没,且河水还在上涨,威胁整个县城的安全。当时竹山县政府很担忧,如果水位继续上涨,县城就要搬迁。到底搬不搬?县政府请来水文站的监测人员。监测人员提前4小时作出预测:洪水位不会超过259.20米,建议不必搬迁。
  监测人员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政府部门着急向监测人员询问,“水还会涨不?”监测人员说,还会涨,但不会超过259.20米。“县城需要搬迁吗?你们有把握没有?”监测人员果断地表示,县城不需要搬迁。果然,水位继续上涨到259.04米之后,不再上涨了。水文部门的这一准确预测,避免了县城众多企业和2000多群众的搬迁。
  1997年9月,堵河流域连续降水,河水10天上涨。监测人员24小时紧盯着河水的变化。又一股洪峰在上游形成,洪水急剧上涨,打好的水尺桩也被洪水冲走。为监测河水水位,监测人员腰上系着绳子,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从河堤上打水尺桩,与洪峰抢时间,硬是在洪水到来之前完成监测,为洪峰安全通过竹山县城提供了参考。
  2005年8月,堵河流域连续降雨,河水暴涨,最大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监测人员采用天然浮标测量,6分钟观测水位一次,共计108次,为抗击洪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堰城区防汛的前哨
  从地理位置上看,竹山水文站是黄龙水库的入库站,也是潘口电站的出库站,是十堰城区防汛的前哨。
  现在,竹山水文站不仅可以测量水位,还能监测降水量、蒸发量、水温、流量、含沙量、水质等项目,掌握该流域的水文信息和探索其变化规律,收集长期的水文资料,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竹山水文站沿河堤建成了自动遥测设备,架设过河钢丝,铅鱼搭载着流速仪在激流中游走,自动采集数据并上传到网络,为各级防汛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竹山水文站站长王忠华说,水文监测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一碰到下雨天,别人都急着赶回去收晾晒的被褥衣物,我们却跑出去,观测水位、量雨量测流沙等。而且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得一丝不苟,因为水文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水库等设施的安全以及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