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炬 代代相传
农民张友华一家三代爱党情
今日竹山网消息 “我家对党感情很深,你看,我们三代都是党员!”6月18日,在城关镇高家庄村,65岁的农民党员张友华对笔者笑呵呵地说。
在张友华的家中,处处可见“镰刀斧头”的痕迹。在他的房间内,赫然摆着一张他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的照片。
张友华的父亲张才顺,1948年加入党组织,解放后担任高家庄村第一任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60岁病休后,他还带病坚持带领村民种植松树等经济林木1000多亩,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被村民传为美谈。
1979年,张友华在父亲的影响下光荣入党。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办教师兼小队会计。“我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入党之后,张友华工作劲头更大了并很快担任了村主任,1988年又继承父业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96年他主动让贤后,仍然在村里发挥余热,先后担任过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村民理财小组长和村纪检小组长,直到现在,他对村里的工作仍然十分热心,村里的建设,他总是身体力行,冲锋在前,年年被村民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
在张家,对党的深情薪火相传:张铁柱是张友华的大儿子,今年42岁,2004年他辞去外地民企高薪,回村担任了村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06年入党。接手村里工作的时候,村里没集体资产,还欠了10多万元钱。他说:“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对得起党。”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和村支书黄治斌一道在短短5年时间内带领村民改造低产田兴建茶园500亩,修通环村公路6.5公里,在距村3公里远的后山梁子上同时建起7个蓄水池,解决了全村600多人吃水难的问题……使全村一跃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爷爷入党,为的是解放;父亲入党,为的是带领村民们致富。我要向他们学习。”张铁柱说,他想带动更多人致富。“从我们家的缩影就可以看出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从内心真切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陈昌荣 冯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