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5月11日,由双台乡政府、县广电局、新闻办、摄影协会共同组织的“探幽清凉寺、领略双台美”摄影、摄像活动举行。20多名摄影、摄像爱好者徒步20多公里的幽静山路,探访了双台乡境内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清凉寺。
双台乡人文景观甚多,元坪村的石佛寺为秦巴山区著名古刹,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台子村的学堂洞乃为读书习经圣地,始建于大清咸丰八年冬月(1858);张振武故居200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平村的古丝绸之路12座密宗塔,建于唐朝,离现在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些人文景观大多了解甚深,而坐落在南口村海拔1305米清凉山上的清凉寺,却鲜为人知。
早8时左右,探访者从县城出发,一路北上。9时许,就来到双台乡北星河石材厂,探访之旅就此开始。老乡汪贤良担当此次探访向导。探访者从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入口,徒步登山。此时,映入眼帘的是羊肠小道与蜿蜒溪流相伴,翠绿秀树与陡峭俊山相依。
探访者逆流而上,行至二三公里后,山谷变得越来越狭窄,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林木变得越来越茂盛。最让人惊叹的是:林间小道,绕溪而生,曲径通幽;山涧清溪,因瀑而媚,隔三岔五从怪石夹缝里冲出,形成小石潭不计其数,水尤清冽,大多以石为底。随着山势的变化,脚下潺潺的溪流跟探访者玩起了捉迷藏,隐入茂林,躲躲闪闪,总是不见其水,但闻其声。向导说,这里的水香甜,是因为耐不住天上寂寞的七仙女曾经来到这里,被这胜景吸引,身不由已地脱光了衣服洗过澡,七仙女玉体香身之仙气始终不散。此时此刻,美景秀色,吸引着每个探访者,纷纷拿出“长枪短炮”,频频按动快门,用镜头捕捉大自然之最美。
愈走山愈陡。行至山腰,大树参天,藤蔓垂吊,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满山无人语,唯有虫鸟鸣。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探访者挥汗如雨,肠肚饥辘,乃折木为杖,移步前行。经过近三个小时,终达顶峰。
清凉寺就在清凉山顶峰。据说,清凉寺建于宋朝,当时香火旺盛,一个叫刘治功的和尚曾在此修行。后因刘治功品行不端,欺压良善,被朝庭发兵绞杀。而如今,展现在探访者面前的,仅有几道风雨飘摇的残墙断壁。在向导的指引下,探访者找到了一块石碑,因年久风雨浸蚀,碑文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向导介绍,清凉寺在那个时候很热闹,左边是祖师庙,右边是观音庙,山腰平地建有客栈,朝中的官员都要来此上香祭拜。文革时期,清凉寺被毁,琉璃瓦、神像等都被人搬走了。
逝者如斯。古刹钟声绝无,残墙断壁尚留,古木参天苍翠,似乎在向探访者诉说着清凉寺的风雨兴衰,告知人间春秋冷暖与短暂。
黄尘古道烟云散尽,清凉禅寺遗迹长存。探访者虽然没能一睹清凉寺的辉煌风采,却领略了这宛若仙境的自然风光。登临绝顶,山风徐徐,松涛阵阵,净心养性,心旷神怡,顿生新梦,曰:大美双台书新景,一日神游走春秋;帝王将相已离去,唯留吾生竞风流。 (袁平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