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试论竹山女娲遗迹和民俗与女娲之关系
发布时间: 2005-07-0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陈心鸣

  (一)、关于女娲补天处的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全国各地不仅重视生产性的经济建设,同时也注重非生产性的经济建设。利用旅游文化拉动地方经济,成为全国的共识。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很多地方都学会了从风物传说中,从地方文史掌故中寻求名人,甚至从上古神话中寻求名神,以期产生名人、名神经济效应。还有些地方不仅很会“用神”,而且甚至争神、抢神。特别是名神、好神,在冷落了多少年以后的今天,忽然就热了起来。
  例如人类始祖——女娲这位尊神,在世纪之交前就已经引起了有些地方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山东某地,邀请了《人民日报》的记者和京城的专家(消息见当时的《人民日报》),对当地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名叫“女娲”的村姑予以论证,并且下了决心,非要将其论证成补天的女娲不可!后来,请去的几位记者和专家却没有考察、论证出个所以然;或许是记者和专家心有明智,或许是邀请方未能提供出足够的、有效的证据,所以记者和专家不敢贸然杜撰和牵强,终于没有论证出理想的结果和恰当的说法与世人,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山东省那一块人工“补天石”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再就是陕西省平利县多年来一直相争女娲属于陕西,其证据是平利去安康的路上,有一座名叫女娲山的山,山上有一座女娲塔的塔。平利县并且依据此证于2004年下半年举办了隆重的女娲文化节,影响波及相邻的鄂豫川陕周边地区。可是,最后得到相关专家的评论是:“其文化准备不足。”
  当然,位于湖北省边陲的竹山县也在据理力争:女娲补天处就在竹山。竹山县争女娲的底气比较足。一是民间有识之士于十年前就开始从古典籍中查证、收集有关女娲的资料,游说地方党委、政府,出版关于女娲的系列传说。在新世纪终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专门文件,号召全县顷力打造女娲文化品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于2005年5月中旬,在女娲炼石补天处宝丰镇,成功举办了“中国竹山首届珠宝文化节”。开幕式前夜,隆重上演了地方歌舞剧《女娲补天》,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了轰动效应。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山东、陕西、和湖北竹山都想把本地作为女娲炼石补天处,其本身的行为都没有过错,而且也都有良好的初衷和愿望。都是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甚或是全人类始祖——女娲——的表现,都是寻求中华民族之根的良好举措。不应该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冷嘲热讽。它毕竟比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行为好几百个来回。
  不过,无庸讳言的是,这种举动的本身也确实包含着功利意图,话说明白就是借名人、名神拉动地方经济建设。如果真能借此致富一方,造福一方,神灵也会欣然默许,人民群众也会热烈欢迎。可是,假设“借神”是纯粹的为了赚钱,那么就确实有亵渎神灵之嫌了。我们不能干那种蠢事情,因为真正的神灵是不可亵渎的。比如(事见《封神榜》)商纣王在女娲庙给女娲娘娘降香时,瞧见女娲娘娘金身塑像很漂亮,顿时心生邪念,起了淫心,挥笔在娘娘的裙裾飘带上写下了“何时金身换肉身?换成肉身配寡人、、、、、”的歪诗,激怒了女娲娘娘,才使女娲动了要惩罚纣王的念头,派了九尾狐狸借苏妲己之体和声名,大行破坏、扰乱朝纲之能事,让纣王落了个国亡家破、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既然真正的神灵不可亵渎,不管是寻根认祖也好,借神拉动经济建设也罢,争过来争过去,作为人母之祖和史称人皇的女娲的炼石补天处,还是应该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地方才好。否则,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女娲到现在还居无定所,业无定处,功无定方,岂不是惹外人和后人看笑话?!诚所谓贻笑大方!
  我们说女娲补天处在鄂西北边陲竹山县,或者说是炼石补天处之一,是有一系列佐证依据的:

  (二)、与女娲相关遗址的来路与现状

  关于女娲补天处在竹山,诚所谓是见经见传。所见经传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也即《女娲当惊世界殊》中已经做了介绍,本文着重论述的是除了经传以外,存在竹山的尚有女娲的遗迹和相关民间风俗的佐证。
  先说相关女娲的遗迹:
  一是坐落在县城东部的现在文峰乡境内的皇城村的“方城山”。此处为古上庸国的定都和被楚灭亡的遗址,当地居民把方城作为皇城看待,所以城下及周围地带的地名,至今仍然叫做皇城村。根据志怪小说《封神榜》开篇的叙述,说商纣王去女娲娘娘庙降香,因见娘娘塑像貌美而心生邪念,激怒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才降下罪来,委派狐狸精借苏妲己的身体和名义专门扰乱纣王的朝纲,扰乱的结果是民怨沸腾,全国纷纷起义,组成了伐商倒纣的大军。那么,倒纣伐商的先遣军是谁?根据相关史料和学者明安生先生论及上庸国兴衰的论文,以及南漳县文化局老作家刘久和先生的长篇小说《古卢铁军》详尽的描述,倒商伐纣的先遣军即是上庸国的精锐之师!虽然刘久和先生在创作思想上也有地方主义,在小说中主要是描写南漳将士作为先遣军的英勇,但是,穿越历史的隧道观照,英勇的南漳将士,正是古上庸国的边防军。南漳当年是属于上庸国的疆土,是上庸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引领江汉制控荆(洲)襄(阳)的边关要塞。
  人们要问,为什么上庸国的军队成为倒纣伐商的先遣军?
  我的回答先从人的情感上讲,首要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纣王侮辱了古上庸国民心中的圣母,亵渎了与他们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女娲娘娘!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女娲补天的壮举是在上庸国(今竹山县)境内发生的,那么,在女娲补天之前筑炉炼石的劳作过程中,庸人责无旁贷也是首当其冲的参入了筑炉和冶炼五彩石的劳动。并且使他们在劳作过程中经过女娲的直接指点和教诲,熟练掌握了筑炉、筑路、筑城池等干打垒技术尤其是铸钟鼎的高超冶炼技术。所以,庸人成为当时最聪明的人,技术力量最过硬的人,是早期青铜器武器的发明者、使用者。具体说在筑路、筑城池、铸钟鼎等高难度技术活上,非庸人而不可为之。根据明安生先生的考证和所撰论文的阐述,后人为褒奖庸人,在“庸”字左右添偏旁,造出了左加金旁的“镛”,左加“土”旁,造出了新字“墉”,右加“邑”旁,造出新字“鄘”。庸人这些时尚技术和造字为奖赏荣誉的取得,是与受到女娲耳提面命的教导分不开的。那么,在女娲娘娘受到侮辱和亵渎之时,首先表示愤慨的当然是上庸国的人民,上庸国的军队作为倒商伐纣的先遣军是情在理中的事情了。这样看方城山是与女娲相关的遗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是县城西郊潘口乡境内的“筑山”。此山在该乡政府对面,与汉江主要支流堵河隔岸而望。根据古版本《竹山县志》记载,“汉昭帝屯兵筑口,即为此地。”根据相关记载与当地居民传说,汉昭帝屯兵此地时,曾经使用一种名字叫做“筑”的乐器,作为为军民作息的号令用具。日久,人们则随口把该山称作“筑山”。在西魏之前,现竹山县名曾经以“筑”山为命名。
  根据当地一位很有文化素养的长者说,他曾经查阅过相关文史资料,说“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竹制乐器,类于笙。“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现在还有存无存?文物界和民乐专家或者史学家是否曾经经见?由于笔者手头资料所限而不得知。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来推测,“筑”是一种乐器,不仅民间使用,而且还推广到军队使用。从我国最权威的辞书《康熙字典》“娲”字条目诠注引证的《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女娲古神圣女始制笙篁”之句来看,竹山县从古到今多竹,女娲在此抟土造人的闲暇中,为了教化后人、娱乐子孙,在遍地是竹之乡取竹制作笙篁,是伸手可及的事情。由此而言,“筑”是竹制乐器,类于笙的这种乐器,应该是竹山人的祖先首先师从女娲学会了制作和吹奏的。所以,筑山也应该看成是与女娲有关的遗址。
  三是竹山县西部与陕西省白河县交界的“圣母山”。据《竹山县志》记载:“圣母山,城西百三十里,上有圣母庙,世传圣母在此,见恶蛇举而掷之,迄今纵横四十里无蛇。”又据《竹山县地名志》记载,“今庙已毁,仅存遗址……硫铁矿藏量1000万吨……”我们要说的是,竹山人心目中的圣母就是女娲,而在上古神话和远古传说中,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堪称圣母的人,也只是女娲。因为她是天地人三皇中的人皇,是中华民族之母,是人类共同之母!
  圣母山山顶有并行排列的硕大铁锅,当地俗称为“天锅”,锅下皆有深穴,探不及底。民间传说是女娲修炼时的座坛,上饮天露和日月精华,下接地气与万物灵感,方褪去蛇身鱼尾化为完人。圣母山下,也早在唐朝就已经建起了圣水寺。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后期建起了茶场,所产的绿茶就是现在名列湖北名茶榜首的“圣水茶”。关于圣水茶,也有着与女娲相关的美丽民间传说:女娲在圣母山上修炼时,由于内炼金丹,经常感到口渴;大鹏鸟得知这一信息,有一天就衔来一粒种子,丢在圣母山脚下,当下就发出了嫩绿的叶芽。女娲采回嫩叶泡水喝,不仅生津止渴,而且乳汁丰融涌流。乳汁如泉水不断,沁润沃土,使圣母山下很快繁殖出遍野绿茶来。当地人们把乳白色的泉水叫做圣水,把这里的绿茶叫做圣水茶。唐中宗李显流放在竹山县的东邻房县(古称房陵)时,本来是万念具灰,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当得知圣水茶有润心提神开胃醒脑生津养颜等功效,计上心来,专程前来竹山,弄了半斤圣水茶,送回京城恳请病中的武则天试饮,使武则天精神焕发龙颜大悦,不仅赦免了李显的罪过,重新起用,而且还敕令在圣母山下建起圣水寺。至今冠以圣母之名的绿茶,名声越来越响。
  四是几种典籍所指的竹山县西部中心地带的宝丰镇主街道南面的女娲山。女娲山,山顶平坦,根据明朝徐道所著《神仙全传》记载,说女娲山顶平坦,亦写作平庸,县名故称“上庸”,并简明描述了女娲在此建功的经过。山顶早年有建筑雄伟的朝天观,观前有“天斗”,即天然水池。《竹山县志》录有古诗人王象之赞叹女娲山的诗句:“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也录有纯阳真人吕洞宾的诗句:“女娲山高与天齐,四顾群山座座低,隔断往来南飞雁,只留日月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