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扬印象
若 楠
在光荣的堵河文艺史上,在扬柳青青的堵河航程之中,罗维扬绝对是一面旗帜、一个方向。流水般的岁月如此漫长,四十多年前的秋天,罗维扬——那个风帆正扬的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孤身来到竹山,教书育人,一代又一代。1984年他调离竹山时已是中年,但他留给竹山的却是上庸第一文学刊物《堵河文艺》经年不衰的繁荣,并且培养了无数和《堵河文艺》一同成长的青年后生。如今,热爱写作的他们分布在各个战线,正用笔杆子打磨世界和生活。几十年来,他集编辑作家于一身,诗意的生活,笔耕春秋,著作丰厚。最令人敬仰的是,他德艺双馨,甘为人梯,扶持了很多行走在文学边缘的无名小辈,使之在纷杂和名利中坚守清贫,保持自己的清流和纯粹。他是真正的师者!
第一次听说罗维扬这个名字是二十几年前,那时我上初中,文学的梦象春草一样在心中发芽又枯萎。班上一个姓邵的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校园秋天的散文在《堵河文艺》上发表了,此事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罗老师是这个刊物的主编,并梦想着有一天我的豆腐块儿也能登上去。再次听说罗老师是几年后的高中生活,一本罗维扬的诗集在同学中流传,情窦初开的男生为取悦于一个女生,送了她一本《相约在明天》,我秃子跟着月亮走似的翻读过它,其内容大多遗忘。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离开竹山后,在武汉编辑全国发行的文学双月刊《今古传奇》,后来我和罗老师邮箱联系时,曾经对他坦言,我几乎读完了所有八、九十年代的《今古传奇》,是它照亮了我年轻的行程。那时候,这本通俗读物是我学生时代最丰富的课外书籍之一。玉娇龙和罗小虎关山万里旷世情缘的爱情故事;血手金龙亦正亦邪的快意人生等等,很多风云际会的长篇大章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07年,生计所迫,我来到偏远的柳林上班。生活的孤苦、亲人的天涯,加上不懂专业的惶恐使我极度悲观落寞,颓废的日子,我在堵河论坛上发贴,打发时间,一吐为快。年末,罗老师通过报社联系到了我,说是在论坛上发现了我的文字,让我寄一些给他看看,不久,他把我的文字编成书稿模样推荐给某文学刊物,随后就发表了。之后,我们的联系慢慢多了起来,从工作到写作,无所不聊。每次来信,他都教我如何生活,如何写作,如何提高。
几年的光阴悄悄流过,他远在武汉,所以我一直没有机会亲耳聆听他的教诲。从他的来信中,很容易看出,他对竹山感情深厚,故乡般的情义,山水般透彻。他关注八百里堵河之上,究竟修筑了几道大坝,故乡竹山到底变成啥样了。此行万水千山,情归故里时,青春已不再,春风十里,唯问何处是乡关。而我,一个不成器的学生也在想,罗维扬,这个生长在心灵的名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010年,春暧花开时,罗维扬回到了他阔别半生的竹山。受我的中学老师县文联主席华赋桂之邀,在盘龙上河城一家酒店,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罗维扬。由于来得晚了,屋内已是高朋满座、少长贤集,当中一位老者正侃侃而谈,白发飘然,双目烔烔,说到高兴处,便手舞足蹈宛若童子。在和老师握手的刹那,我忽发奇想,就是这双手使妙笔生花、点墨成金吗?他声音宏亮,姿态不显龙钟。老师正在聊他的竹山之行,潘口电站、上庸新镇、陈正宽故居、得胜等等能代表竹山人文情怀和风景亮点的地方,都给他留下了全新而深刻的印象。他衣着朴素,发白的灰夹克上衣,陈旧的牛仔裤,平底软胶鞋,沾满了灰尘,全然一个奔波的行者,只是,我忘了他双脚还踏在故里竹山的土地上,正携满身风尘重返文学的泥泞小道,好一个师者归来!难怪华老师戏谑他为竹山的“文学教父”。
罗老师此番故地重游,吸引了很多新朋故交,以及无数热爱写作的竹山人。我可能还算不上他的学生,不够格,但我抱着膜拜的心理一再邀请他到我家看看,略尽地主之宜。临去神龙架宜昌前,他终于应允了我的请求。攀上我们家七楼时,他豪爽而诙谐的说:“若楠呀,我步行最高上过六楼,没想到你在七楼,比我还高,高啊!”愉快的笑声立刻传遍了整个楼宇,也感染了同行的每一个人。
虽然罗老师笔底波澜,但却不是李白似的饮者,可能是身体原因,他没有喝酒,但烟不离手。也许是环境使然,这次罗老师才真正聊起了文学。面对大家,我们(华主席、周主任等等)都是学生,罗老师漫谈了他几十年文学之路的苦乐酸甜,他记忆力超强,很多文坛上的趣闻轶事都清晰如在眼前。更令人羡慕的是,孙犁、汪曾祺、铁凝那些文坛上令人振聋发聩的名字都和他有过书信佳话。他推崇梁时秋、丰子凯、林语堂等前辈文学家,并且对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罗维扬说,这种时代,文学无非是一种爱好,最起码,温饱有保障了才能轻松作文,不必强求人人衷之,一个人创作的高度与长度取决于天赋和环境,它不能当作谋生的手段。文学的实质概括起来不外乎八个字:真情实感,自然流露。我佩服罗老师文学之外的高超与睿智,这是个饱读诗书的长者,做人已然通透。正当我们入神的时候,他却调皮的说道:“不要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哈哈,传说就在眼前,何不迷恋一回呢?
中午短短的时光很快过去,我们意犹未尽,因为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于是不再挽留。下楼后,他不忘和施洋大律师一起合影,他说,施洋已走出竹山、走向全国,而他却要走进竹山,让桑梓乡情永远留在心中。
罗维扬老师马上就要返程了,我会一直祝愿他身体健康,风华平安!并以此文感恩他的道德文章、人格风范山高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