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渐成农村文化的主角
-----竹山县麻家渡镇十星级农民文化节走笔
8月17日上午,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十星文化广场彩旗飘飘、歌舞飞扬,该镇举办的“十星级农民文化节暨农民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没有明星大腕的加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是这次文化节的主角,百余村民用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三句半等节目充分演绎了现代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发展的可喜成就。
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创建的发祥地,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抓手的十星级文明创建已在这里坚守了19年。如今,“十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扎根于这片神奇的土地,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底蕴本来就很深厚的麻家渡镇,因为现代“十星”文化的注入和经济建设的腾飞,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于是,麻家渡镇十星级农民文化节应运而生。
为期两天的农民文化节,由当地政府牵头搭台,全镇群众积极参与,内容涵盖歌舞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比赛、“十星文化”推广大使评选、摄影展览等文化活动和拔河、乒乓球、象棋比赛以及“奔小康”、“团结奋进”、“收获的喜悦”等趣味体育比赛活动。各项活动根据当地文化特点设计,贴近百姓生活,趣味性强,参与面广,农民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来自该镇各村的200余名农民群众踊跃参与,观众达数千人次。
在文化节上,该镇柿树坪村的民间剪纸艺人喻少贞是年龄最大的参与者,也是本届文化节上的“明星”。今年78岁的喻少贞一生热爱剪纸艺术,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剪纸传承人”,其剪纸作品在全国声名远播,在本次文化节剪纸类比赛中,她的作品理所当然地荣获了一等奖。在比赛现场,她精湛的剪纸技巧、精美的剪纸图案征服了所有的人,成为现场观众尤其是妇女同志们追捧的“明星”。今年暑假,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美术教师张晓岚慕名而来,专程学习研究她的剪纸作品,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喻少贞还过了一把给高校教师当老师的瘾呢!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竹山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竹山县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从发掘、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入手,不断加强地方文化建设,从而也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艺术家”和“乡土文化能人”, 众多的“泥腿子”、“庄稼汉”成为农村文化舞台上的主角,用他们的质朴、勤劳和智慧,唱出了最为嘹亮的农村文化之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现代农民已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汉”了,他们开始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忙时种地,闲时打牌”的人越来越少,争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科学致富的新型农民者越来越多。面对广大农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县文化部门在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专业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努力改变“送文化下乡”这一有限的单向供给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引导、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让广大群众从文化的被动旁观者变成文化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形成群众文化的再造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的问题。
几年来,通过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建立培训室、图书室、棋艺室、运动场等活动场地,使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文化舞台。同时,经常性策划、指导开展农民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农村文化能人,培养文艺骨干,鼓励他们带头自办文化团体,为各乡镇培育了一批长期扎根于农村文化大舞台上的文化群众,建立了一支支永远不走的文化队伍,乡村文化犹如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广大农村生根开花。现如今,竹山各乡镇、社区、机关大院、居民小区已发展群众健身队伍30余支,形成了“舞动堵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建了秧歌、皮影、龙灯、彩船、锣鼓等各具特色的农民演艺队20余支,常年参与演出、健身等文化活动的群众上万人,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还率先成立了村级农民艺术团。培植书画、摄影、剪纸、奇石、根雕、花木盆景等各类文化中心户1100多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00余人。影响广泛的秦巴民歌擂台赛已连续举办三届,各乡镇文艺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农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大型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城关、宝丰、官渡、柳林4个乡镇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镇(乡)一品”文化品牌正逐步形成。
群众文化离不开群众,只有植根于乡土的农民文化才是群众文化繁荣的源头活水。在努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成千上万个渐成农村文化主角的农民必将奏响充满泥土芳香的交响,成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领航者。(余鸿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