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遗失的尼姑庵
发布时间: 2012-10-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越走越远
 

  很久,很久了。籍籍无名的山野,一个遗失的尼姑庵,无名的尼姑庵,提起来简直有些辱没名胜古迹。但我一直忘不了那里,一直想为它写点什么。一滴纯蓝色的墨水,滴落在白纸上,会向四周洇散出令人心醉的蓝。在我心里,那遗失在山野密林中的尼姑庵,就是一滴纯蓝墨水,它也幻化出一方奇异的天空。
  还是四五月份的时候,满目青葱的季节,我和朋友来到了楼台乡观音沟。传说沟内有不少悬棺,悬棺是庸巴文化的遗存,我一直想去看一看,但周围无人知道路径,虽然常常动起念头,却一次次收起向往。这次有不少朋友同行,又请了当地的村民作向导,倒真是得偿夙愿的好机会。
  观音庙后有座山,向上有坡地,有农户,再往上就是蓬蓬勃勃的山林,一条小路顽强地从野草中向山上延伸,几不可辨。向导领着我们在山林里左拐右拐,不多时就快到山顶了。这座山并不高,四周却是巍峨的高山,远望那高高的绝壁,上面有黑黑的洞穴,谁也不知道有多深,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这让我们更加好奇。向导是个老汉,并不饶舌,向下跨过几步,指着岩边说:“那里就是。”
  岩脚下,赫然有一具棺木,被碎石块浅浅地围着,盖板已经裂开。这显然不应该叫悬棺,应该叫岩葬,具体的说,叫岩缘葬。向导说,周围大概有二十多处岩缘葬,但往上的小路被连片的山竹挡得严严实实,上不去也看不到。下面还有一处,过去看了,跟这里也差不多。既然不是悬棺,跟古庸巴文化自然关系不大,与其说是庸巴遗风,不如说是佛教文化的流传。据向导说,这里过去有个尼姑庵,香火旺盛,很多香客长途跋涉而来,有的病死这里,无法回乡,就被安葬在尼姑庵周围的岩脚下。呜呼!对这些客死异乡的香客来说,悲耶?喜耶?前来求神问佛,其实是想让自己更加幸福,但还没有回到家乡,就在这里告别了这个世界,岂不是大悲?既然虔敬佛门,自然相信生死轮回,此生的种种罪孽、重重苦难已决心坦然面对,无限美好的希望已经寄托于来世,可谓生有何欢、死有何惧?葬身于此,死得其所,岂不是大喜?
  现在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临终时的心理,任何揣度都没有意义,但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这里的“悬棺”奇迹,其实是他们用生命写下的信仰传奇。死亡是人生必然的归宿,而信仰是生命的指引,他们带着信仰离开这个世界,谁又能说那一定是悲剧?世界上有很多信仰,人们也有着各式各样的信仰。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得说,对佛教的信仰,要比对金钱对权力的信仰高尚得多。最起码,它的信仰里包括了善良和爱心。
  阳光照进山林,并不高大的树木投下斑斑驳驳的绿影,倒让林中的野草越发的鲜亮,山林里静谧又空灵。
  向下走几步,向右转,不远就看见了尼姑庵的遗存。这个平平的小山头上已经没有任何房屋了,长满了树木和杂草,只有石头砌成的屋基,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从这些屋基看,这个尼姑庵曾经拥有至少七八间房屋,是个不小的寺院了,应该有不少的尼姑。据向导说,在沟内的另一座山上,还有一座清凉寺,也是远近闻名。再加上观音庙、华佗庙等等,观音沟真是与佛有缘啊。想一想,这些僧尼真的很不容易,为了信仰,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待客化缘,诵经礼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释迦牟尼缔造的这个世界里,他们信仰着,安详着,演绎着别样的人生故事。
  走出观音沟,仍然忘不了尼姑庵和那些岩葬。无论如何,释迦牟尼是伟大的,我得为那些僧尼和岩葬者默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如果可以,请您佑护所有善良和有爱心的人,给他们健康,让他们自然地离去,让他们安葬在干净和安静的地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