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斜掠而过。后园的上空撒满了金黄。
暮年的外婆就这样静坐在那张和她一样老的藤椅上。褐色的一层皮松松弛弛的包着她的
手,包着写满了坎坷一生的脸。夕阳慷慨的把最后的灿烂撒在后园。外婆靠着滕椅盍住
眼帘。我的心怦然一动,迅速的支起画架抽出一张熟宣。
宣纸上的素描是我不知道画过多少次的外婆。以往的我总是刻意寻找背景,帮助外婆摆
姿势,可是我的模特每次都会睡着。
这次,画上的老人安详的合着眼睛,久一看,居然画的十分神似。抚摩着外婆那曾经给
了我多少温暖的手,一种熟稔的感觉在心底弥漫。是了,多少个这样的黄昏,我坐在外
婆的身边听她絮絮叨叨的给我讲她们赵家的历史,给我讲赵大贡、赵二贡是怎样的发家
,讲未出阁时候的她在家里是怎样的养尊处优……外婆的晚年是无限孤独的,儿孙们只
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相聚,而平时,她上午坐在向阳的门前数过去往来的汽车,下午
在后园晒太阳。回忆,成了外婆打发时光的最好方式。
《梁祝》的故事是从外婆那里听来的。外婆一次次的讲,讲到英台哭坟的那一段外婆总
是伤心的不得了,仿佛在讲她的故事,而当我真正问起她的故事时,外婆的眼睛在笑,
而嘴上却是守口如瓶。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守着一份真挚的感情秘密是一件多么值得回
味的事情。多年以前,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外婆的故事里睡去和醒来,那种似
真似假似梦似幻的感觉仍然在多年以后让我有种真实的感悟,让我多少次沉浸在古老而
浪漫的故事里久久不愿醒来。我已经不再是孩子,不再和儿时一样在临睡之前缠着外婆
讲故事。外婆也老了,岁月是个无情的雕刻家,他总是在外婆的额头雕出深深浅浅的沟
壑,她的脸上长满了老人斑,多病的身体也使她的脸呈现一种蜡黄的色泽。
夕阳下的外婆是那么的安详,于是整个后园也因这份安详而静谧了起来。我的手依然和
小时侯那样贴在外婆的手上,粉红色的掌心贴着蜡黄的手背,我惊叹着岁月怎么能够如
此的冷酷,居然可以塑造出如此的对比。我静静的,生怕打扰了后园的这份静谧,生怕
惊动了这份安详。
我突然在想,几十年以后,我或许也会靠着夕阳,也会牵着我的孩子的手,告诉他我和
我外婆的故事,给他讲后园的黄昏,和那个黄昏的后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