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 |
十年前的夏天,我彷徨在生存危机的阴影里。
当时,我与合作伙伴卡洛斯,每周一次去CUENCA的乡村诊治病人。
那天早晨,我们又动身前往八十公里外的乡村。卡洛斯将车开出城外后,随手往收录机里塞进一盘磁带,不一会车内轻漾起一种温婉空灵的歌声。
刹那间,我被震撼了。这是一种洋溢着母爱般呵护的歌声,她穿透了我的心灵,使我感动莫名。
随着歌声的轻唱低吟,我感到自己那颗冷寂的心缓缓地舒展了开来。
法国音乐家圣桑说得好:“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能表达的东西。”
这歌声是一种天籁,是人与上帝的交流。
黄昏时分,在返回途中卡洛斯又播放起这盘歌带。
在袅袅歌声的渲染下,平常的景色突然变得瑰丽动人:落日烧红了晚霞,晚风摇曳着路旁的树枝,夕阳斜抹着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牛乳般的暮蔼流动如烟。随着车轮的转动和歌声的荡漾,暮色渐渐淹没了村野,远处人家亮起了灯火点点。
歌声飘飞在苍茫的原野里,绵延在沉重的车辙中,渐渐地,我忘却了生活的忧愁,融入夕阳和歌声浑然一体的感动里……
时光飞逝而过,我从CUENCA市迁回马德里。
随着生活的日趋安定,那纯美的歌声却愈来愈清晰地荡漾在我心灵深处。
我思念这歌声,为当年没能弄清这歌的来历而深感懊悔。
这是一种只要出现一次,就会永远记住的歌声。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有着欧洲古典咏叹调风格的歌曲。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古典音乐之中,寻觅那失踪的歌声。
在那些日子里,每逢星期天,我都泡在马德里最大的音响碟片公司“FNAC”里。
在浩瀚的古典音乐碟片中,我找到了许多心仪已久的音碟,比如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安魂曲》、亨德尔的《弥赛亚》、舒曼的《梦幻曲》、德彪西的《月光》、圣桑的《天鹅》、德沃夏克的《妈妈教我唱的歌》等等。
然而,惟独不闻那曾经穿透过我心灵的歌声。
在蒙特威尔弟、罗西尼和威尔弟三位意大利古典歌剧作曲家作品的碟片里,也毫无收获。
我不禁有些气馁。
一年过去了,那歌声只能若隐若现地盘旋在我心谷里。
难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一个暮春周末的下午,我乘六号地铁去“LAGO”站。
西班牙语“LAGO”是“湖”的意思。这里是马德里市内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地铁延伸到这车站时从地下钻出到了地面上。列车驶进站台,窗外那簇拥而来郁郁葱葱的景色,令人顿感心旷神怡。走出车厢时,天空忽然飘起了毛毛细雨。
在车站大厅里,我听到从扬声器里飘来一种轻漾如波的歌声。
霎时间,我愣住了!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熟悉的音色!
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歌声吗?
此时烟雨中的“LAGO”站,似乎带着几分伤怀的情调,那飘洒的雨丝,在温情的旋律中显得朦胧迷惘,铁轨路基旁的草丛里,那几朵鲜红色的小花,更是含泪带啼般地楚楚动人。
这是一种十分纯正,不带任何杂质的歌声。
这歌声使我迷失,我眼里止不住地发热。
歌声里的车站变得很空旷,歌声里的世界变得很虚幻。
我呆立在大厅的窗前,痴痴地聆听着……
生命是有声音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使我们感动的声音。为了这些声音,我们还活着。
记得在国内山区医院工作的时候,有许多个夜晚,我都会听到失去亲人的号啕声。那种痛彻肺腑的哀悼之声是如此悠长欲绝,使我感到这不仅是哭泣,更像一曲震撼人心的悲歌。
这世界上,有人与富庶结缘,有人与贫穷为伴;有人风和日丽,有人凄风苦雨。然而,在那层或华丽或褴褛的宿命衣衫之下,谁不是一路风尘一路坎坷呢?谁不曾有过长歌当哭的悲哀呢?
音乐是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真正的音乐,应是融入了生命的悲欢,应能感动人类的心灵。
一天晚上,朋友黄成打来电话。闲聊中他说起有一种歌声真能抚慰心灵,当年他靠的就是这感人的歌声,才度过了漫长孤寂的海岛生活,说着他在电话那端播放起乐盘。
当歌声从电话听筒飘入耳际的刹那间,我浑身一颤,失声叫道:终于找到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至此,我才知道,她叫恩雅,是爱尔兰的著名歌手。
那柔美的歌声,犹如一种甜蜜的哀伤从海的深处游来,透过夜色一直流进我的心里……
人生聚少散多,忧伤原是生命的底色。在每天不经意的日子里,焉知又有多少生命在无声地消逝?当我们还在怀念罗文、张国荣,柯受良的时候,梅艳芳又离我们而去了。
对于一个生命体来说,还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呢?
恩雅的歌声是一种生命之歌,她使我们回味人生百味,使我们滋生出一种沧桑感。
恩雅的歌声中蕴涵着一种悲悯,它使心灵变得柔软,藉以忘却人间的苦难。
这就是为什么在纽约9.11灾难后,恩雅的歌在全美的销量和点播率会突然暴涨的缘由。
恩雅的歌,唱得低回婉约,唱得如丝如缕,将美丽的叹息融入了美丽的旋律之中;恩雅的歌,是一种能引起生命谐振的歌声,是那种不设防的温柔;恩雅的歌,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有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
这是一种飘渺悠远而富有灵性的极品音乐。这种嗓音不是柔情,更不是刚毅,而是温暖,散发着夕阳里圣殿般澄明的光芒。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恩雅不仅用英、法及西班牙等多种语言,还以爱尔兰的土著盖尔语演唱。然而,听恩雅的歌不需要理解歌词的含义,她的音韵旋律早已穿透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心灵。
恩雅的歌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激荡起清澈的回声。
我喜欢在寂寞中写作,这是我内心的一种自言自语,藉此安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没有寂寞就没有文学。寂寞,是写作者必须的心灵经历。
一个写作者不仅要用才华写作,更应该用心灵写作。
对我来说,写作时可以没有红袖添香,但不能没有音乐的陪伴。
恩雅冰清玉洁的歌声是如此深挚地感动着我,拨动着我的心弦,使我得以进入恬澹的写作状态。
我选择了这种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幸福呢?
在恩雅的歌声中,内心常会涌起温暖的祝福。
我被恩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世上的名利富贵在这种感动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音乐的世界是灵魂的世界。人在灵魂的世界里,才有真正的自由。
我在恩雅的歌声里自由翱翔,我在恩雅的歌声里沉淀安静。
恩雅的歌声是我灵魂的阳光。
这歌声将永远陪伴着我的流浪生涯,她温暖安抚着我漂泊落寞的心灵。
我行走的是动荡的离乡背井之路,但最喜欢的却是这宁静的回家之歌。
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恩雅这穿透心灵的歌声。
当时,我与合作伙伴卡洛斯,每周一次去CUENCA的乡村诊治病人。
那天早晨,我们又动身前往八十公里外的乡村。卡洛斯将车开出城外后,随手往收录机里塞进一盘磁带,不一会车内轻漾起一种温婉空灵的歌声。
刹那间,我被震撼了。这是一种洋溢着母爱般呵护的歌声,她穿透了我的心灵,使我感动莫名。
随着歌声的轻唱低吟,我感到自己那颗冷寂的心缓缓地舒展了开来。
法国音乐家圣桑说得好:“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能表达的东西。”
这歌声是一种天籁,是人与上帝的交流。
黄昏时分,在返回途中卡洛斯又播放起这盘歌带。
在袅袅歌声的渲染下,平常的景色突然变得瑰丽动人:落日烧红了晚霞,晚风摇曳着路旁的树枝,夕阳斜抹着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牛乳般的暮蔼流动如烟。随着车轮的转动和歌声的荡漾,暮色渐渐淹没了村野,远处人家亮起了灯火点点。
歌声飘飞在苍茫的原野里,绵延在沉重的车辙中,渐渐地,我忘却了生活的忧愁,融入夕阳和歌声浑然一体的感动里……
时光飞逝而过,我从CUENCA市迁回马德里。
随着生活的日趋安定,那纯美的歌声却愈来愈清晰地荡漾在我心灵深处。
我思念这歌声,为当年没能弄清这歌的来历而深感懊悔。
这是一种只要出现一次,就会永远记住的歌声。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有着欧洲古典咏叹调风格的歌曲。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古典音乐之中,寻觅那失踪的歌声。
在那些日子里,每逢星期天,我都泡在马德里最大的音响碟片公司“FNAC”里。
在浩瀚的古典音乐碟片中,我找到了许多心仪已久的音碟,比如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安魂曲》、亨德尔的《弥赛亚》、舒曼的《梦幻曲》、德彪西的《月光》、圣桑的《天鹅》、德沃夏克的《妈妈教我唱的歌》等等。
然而,惟独不闻那曾经穿透过我心灵的歌声。
在蒙特威尔弟、罗西尼和威尔弟三位意大利古典歌剧作曲家作品的碟片里,也毫无收获。
我不禁有些气馁。
一年过去了,那歌声只能若隐若现地盘旋在我心谷里。
难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一个暮春周末的下午,我乘六号地铁去“LAGO”站。
西班牙语“LAGO”是“湖”的意思。这里是马德里市内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地铁延伸到这车站时从地下钻出到了地面上。列车驶进站台,窗外那簇拥而来郁郁葱葱的景色,令人顿感心旷神怡。走出车厢时,天空忽然飘起了毛毛细雨。
在车站大厅里,我听到从扬声器里飘来一种轻漾如波的歌声。
霎时间,我愣住了!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熟悉的音色!
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歌声吗?
此时烟雨中的“LAGO”站,似乎带着几分伤怀的情调,那飘洒的雨丝,在温情的旋律中显得朦胧迷惘,铁轨路基旁的草丛里,那几朵鲜红色的小花,更是含泪带啼般地楚楚动人。
这是一种十分纯正,不带任何杂质的歌声。
这歌声使我迷失,我眼里止不住地发热。
歌声里的车站变得很空旷,歌声里的世界变得很虚幻。
我呆立在大厅的窗前,痴痴地聆听着……
生命是有声音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使我们感动的声音。为了这些声音,我们还活着。
记得在国内山区医院工作的时候,有许多个夜晚,我都会听到失去亲人的号啕声。那种痛彻肺腑的哀悼之声是如此悠长欲绝,使我感到这不仅是哭泣,更像一曲震撼人心的悲歌。
这世界上,有人与富庶结缘,有人与贫穷为伴;有人风和日丽,有人凄风苦雨。然而,在那层或华丽或褴褛的宿命衣衫之下,谁不是一路风尘一路坎坷呢?谁不曾有过长歌当哭的悲哀呢?
音乐是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
真正的音乐,应是融入了生命的悲欢,应能感动人类的心灵。
一天晚上,朋友黄成打来电话。闲聊中他说起有一种歌声真能抚慰心灵,当年他靠的就是这感人的歌声,才度过了漫长孤寂的海岛生活,说着他在电话那端播放起乐盘。
当歌声从电话听筒飘入耳际的刹那间,我浑身一颤,失声叫道:终于找到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至此,我才知道,她叫恩雅,是爱尔兰的著名歌手。
那柔美的歌声,犹如一种甜蜜的哀伤从海的深处游来,透过夜色一直流进我的心里……
人生聚少散多,忧伤原是生命的底色。在每天不经意的日子里,焉知又有多少生命在无声地消逝?当我们还在怀念罗文、张国荣,柯受良的时候,梅艳芳又离我们而去了。
对于一个生命体来说,还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呢?
恩雅的歌声是一种生命之歌,她使我们回味人生百味,使我们滋生出一种沧桑感。
恩雅的歌声中蕴涵着一种悲悯,它使心灵变得柔软,藉以忘却人间的苦难。
这就是为什么在纽约9.11灾难后,恩雅的歌在全美的销量和点播率会突然暴涨的缘由。
恩雅的歌,唱得低回婉约,唱得如丝如缕,将美丽的叹息融入了美丽的旋律之中;恩雅的歌,是一种能引起生命谐振的歌声,是那种不设防的温柔;恩雅的歌,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有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
这是一种飘渺悠远而富有灵性的极品音乐。这种嗓音不是柔情,更不是刚毅,而是温暖,散发着夕阳里圣殿般澄明的光芒。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恩雅不仅用英、法及西班牙等多种语言,还以爱尔兰的土著盖尔语演唱。然而,听恩雅的歌不需要理解歌词的含义,她的音韵旋律早已穿透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心灵。
恩雅的歌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激荡起清澈的回声。
我喜欢在寂寞中写作,这是我内心的一种自言自语,藉此安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没有寂寞就没有文学。寂寞,是写作者必须的心灵经历。
一个写作者不仅要用才华写作,更应该用心灵写作。
对我来说,写作时可以没有红袖添香,但不能没有音乐的陪伴。
恩雅冰清玉洁的歌声是如此深挚地感动着我,拨动着我的心弦,使我得以进入恬澹的写作状态。
我选择了这种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幸福呢?
在恩雅的歌声中,内心常会涌起温暖的祝福。
我被恩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世上的名利富贵在这种感动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音乐的世界是灵魂的世界。人在灵魂的世界里,才有真正的自由。
我在恩雅的歌声里自由翱翔,我在恩雅的歌声里沉淀安静。
恩雅的歌声是我灵魂的阳光。
这歌声将永远陪伴着我的流浪生涯,她温暖安抚着我漂泊落寞的心灵。
我行走的是动荡的离乡背井之路,但最喜欢的却是这宁静的回家之歌。
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恩雅这穿透心灵的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