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穷人的口味
发布时间: 2004-03-15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 老 芨

  我们这些人,平时各忙各的,休息时间就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起“整酒”。说是“整酒”,其实也是小聚小酌,小打小闹,远不是生猛海鲜、大酒大肉、公款消费、老板签单的那种。我们只是朋友相聚,点上几个便宜菜,自己到商店买上两瓶“梨花村”或“枝江王”,找个小酒馆过过酒瘾、见见面说说话罢了。
  许多年过去了,大浪淘沙到如今,我们还能走到一块,肯定有许多“臭味相同”的地方。我仔细地想了一想,有什么地方相同相似呢?除了大家都有个真性情、至今爱好文字或者曾经爱好文字之外,那就是口味相同,口味都很重,对盐的摄取量要比常人高出许多。
  湖南人爱吃辣的,山西人爱吃酸的,四川人爱吃又麻又辣的。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特色,可是,爱吃咸的人,却不能千篇一律地按地域来划分;同一个地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有人爱吃咸的,有人爱吃淡的,而我们这些人却都爱吃咸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不再为温饱发愁,就把健康很当回事了,就把生命看得非常金贵了。报刊上连篇累牍,电视上反复播放那些保健知识,说盐吃多了不利于健康,说盐吃多了容易得肾炎和这病那病的,而我们这些人还是照吃不误,口味还是不改的重。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恶习难改,或许还因为身体具有了“抗盐性”,承受得了,就像辣椒对于湖南人、陈醋对于山西人、花椒胡椒对于四川人一样,变得不那么有害而是有益、不那么可怕而是可爱了。即便是辣即便是酸,到了这些人嘴里,也成了越酸越有味,越辣越过瘾了。
  盐为五味之首,无法想象那种淡寡寡的食物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现在的麻辣烫、重庆火锅到处都有,想起那又麻又辣、又辣又咸的滋味就让人直流口水。无法想象,这种美味如果没有盐或者盐放少了,那将变成什么模样?会让多少食客止步不前,扼腕兴叹啊!
  我们选择的常常是那种陈设简单的小酒馆,那里的人早巳知道我们这些人的德行,只要是我们点的菜,盐就放得比其他席上的菜要重得多,偶有失误,我们也会原谅,就让服务小姐给我们送上一碟盐来,我们自己随便加,愿意加多少加多少,不用老板劳神。
  有一次,我们在共同享用桌上又辣又咸、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大家争先恐后,筷子像雨点子一样在火锅里翻江倒海时,在场的一位朋友笑说,现在我搞清楚了,大家为什么“臭肉同味”,咸叮叮的烫水还喝得津津乐道,原来是——我们都是穷人,穷人味重啊!大家互相望望,仔细想想,是这个理。怎么我们就没发现这个带规律性的东西呢?
  此人是我们共同的朋友,我们大家都戏称他为“大师”。大师就是大师,说出来的话不同凡响,是高论啊?
  “穷人味重”是“大师”的切肤之感。他出生在外省偏僻贫穷农村的一个家大口阔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深切地体会到盐对于野菜、对于生命的重要。那时,如果有点盐放在野菜里,是多么地美味可口啊?父母曾对他说过,人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不吃盐就不行,浑身就没有劲,就干不了活,就不能活命!这些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他至今难忘。他和他的父辈们把盐当成了生命的要素,盐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救命的东西。当命运有所转机,当好日子来临时,他们对盐已经形成了依赖,已经另眼相待,情有独钟,盐比任何美味佳肴都重要了。
  穷人的口味就是从这里来的。穷人对盐的感情,是一种纯朴的阶级感情;穷人对盐的理解,是人对生命的那种理解。
  还是“大师”说得对,穷人的味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