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 人
古时候,一条白龙路过上庸上空,旖旎的风光使他着迷:峰峦叠彩,河水清丽,良田肥沃,屋舍俨然,农夫勤劳,女子善歌。白龙贪恋这人间美景,不忍离去,于是长卧上庸,骨架化成上庸的绵绵群山,血液溶为奔腾的八百里堵河,再也没有离开。
“小城真好!”到过小城的许多人都这么说。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回到山清水秀的小城,远离了都市,摆脱了喧嚣,在重新获得宁静和自在之后,才真正感到“小城真好!”
空气纯净,碧空如洗,悠悠的云朵似乎更白。甚至小城的树特别的绿,花特别的红。
漫步街头,尽可以从容浏览街景市容,没有匆匆的过客磨肩擦踵,也没有推销员围追堵截兜售商品。步入商店,看不见莫名其妙的标价,解除了囊中羞涩的窘困感,恢复了对商品评头论足的自信。
走在街头巷尾,不会忍饥挨饿,四处寻望,尽可以坦然走进任何一家小吃店,大方落座,叫上一碗三合汤,撒上辣末,吃他个酣畅淋漓。小城人没有进门先问价的习惯,还不曾有被“斩”的经验。只要付上块把钱,就能实实在在填饱肚子。
有一架单车,就可以徜徉于大街小巷,悠然自得。不会堵车,勿需提前出门。即使你汇入车水马龙,滚滚向前,你的感觉依旧良好。马路象欢腾的河,你如一朵浪花,顺流而下,轻松而欢快。没有在钢精铁骨的四轮巨兽间寻觅生路的艰险,不会因渺小无奈地叹息。
在小城也有许多遗憾:没有麦当劳、没有证券街、没有人才市场、没有东方乐园、没有环幕立体声电影院。但我心中,充满了对小城的眷恋。
山环水绕,四季常青,小城终年是一幅看不厌的画。站在堵河桥上,望东边日出,西天晚霞。流光溢彩的河,多情地缠绕两岸的青山、民居。偶尔有渔者泛舟撒网,时时有浣衣妇捣衣洗纱。伫立桥头你便融入山光水色之中,成为风景的一角。
一年到头,宜人的河,象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春夏,清澈的河水,宛如少女脉脉含情的眼波,使人心醉神迷;秋冬,河水退去,满川峥嵘奇石,让你不胜惊诧,顿悟了“沧桑”的含义,自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倘若雨天,烟雨空朦,薄雾茫茫,远山隐约,树影幢幢,水声潺潺,另有一番人在仙景的滋味。
川流不息的车辆运走小城的农副产品,又带来了现代文明。北京、上海、广州流行什么,不出十天半月,小城的时髦青年,准会群起效仿。如今,小城的僻静街道上,也有三五间小小的网吧,身在小城,也能漫游世界了。
小城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蜂巢,芳香四溢。街上摆满了瓜果。眼下是秋天,一眼望去,有南方的西瓜、香蕉、柑子、柚子、柿子,还有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烟台的苹果、河北的梨、北京的水蜜桃、美国的圣女果……,南北汇萃,琳琅满目。
华灯初上,街道两旁,摊点林立。火锅、烤鱼、烧猪蹄、羊肉串、小笼包、炒米粉、臭豆干、烤玉米,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穿行其间,令人垂涎欲滴。影院前的炒螺丝可称小城一绝。田野沟渠之物,在小城人的手中,变成了美味佳肴。螺丝摊上,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聚在一堆,一片嘘唏声之后,便天南地北地侃开了。
城西的体育场是新建的,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和朋友们相聚闲聊的最佳场所。居说县里准备将荒芜多年的郭家山修为城西公园,届时忽隐忽现的亭台楼阁准会将郭家山装点得饶有情趣,每当有朋自远方来,小城人准会相邀登山,指点着群山环抱,碧水缠绕的小城自豪地地说:“小城真好!” 文章来源:竹山论坛“堵河文艺”DVBBS/dispbbs.asp?boardID=7&ID=4449&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