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热线:0719-4225441
Email:80985325@qq.com
发刊日期:2024-09-13
返回
探秘网红街寻梦桃花源
看竹山如何“调动一座城 干成一件事”

十堰日报记者雷勇陈立波刘青黄勤李强祝梦特约记者董武向继华

共创:举全县之力“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

  作为一座小县城,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是构建“网红打卡地”的一大难关。竹山县委、县政府给出“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12字方案,调动全县资源,汇聚全县之智,让善意、真诚、服务成为桃花源街区的宝贵内核。

  30多岁的储姓兄弟在街区开了一家“鱼你幸福”加盟店,开街当天营业额突破万元,面对节后流量正常回落,兄弟俩对长久发展仍然保持信心。

  “房租减半,政府接二连三开展大型活动,引来了人气,带来了财气。”哥哥储涛说,“关键是,我们店铺的背后,有政府单位‘站台’。”

  县南水北调办公室是该店的“店小二”。从前期的手续办理、到解决排水问题,“店小二”有呼必应。

  “店小二”不是该店的专属。桃花源街区已经入驻的200多家店铺,全部配备了“店小二”单位,“店小二”单位不仅负责把商铺招引进来,还要助力商铺能健康持久经营。这是竹山县用共同缔造“金钥匙”,赋能街区发展的鲜明特色。

  在街区硬件建设上,竹山同样巧妙布局,借势借力。

  桃花源街区前身是竹山绿松石城,受电商行业冲击,不少绿松石店铺闲置。竹山县依托绿松石城独特的仿古建设风格,让“老街区”摇身一变成“新网红”。

  竹山县成立由国企主导的竹山桃花源文旅公司负责街区运营。运营公司经过与商铺所有方逐一谈判争取,最终将店铺统一租回,再按需出租给商户,并且约定前两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让利入驻商户。

  对商铺所有者来说,盘活了闲置资产;对入驻商户来说,享受了租金减免优惠;对运营公司来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收,反哺街区公共服务,一举多得,良性循环。

  若说硬件景观是网红打卡点之“形”,那么异彩纷呈的文化则是网红打卡地“灵魂”所在。如何用最小的代价烹制出最精彩的“文化大餐”,竹山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

  竹山县将目光瞄向县域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以“巡演周”的形式,全县17个乡镇和几十个县直单位自发轮流值周。由政府主导、乡镇动员、民间文化文艺积极分子踊跃参与的“巡演模式”悄然形成。一方面倒逼各乡镇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潜力,发挥各自优势办好一桌文化大餐,激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镇通过将这道文化大餐搬到桃花源街区大舞台,形成城乡互动、交流互鉴的生动格局。

  “抢着来,争着干。”竹山县文化馆党支部副书记、桃花源艺术团团长沈红波这样描述。“草根艺人有了展示舞台,乡镇有了推介窗口,街区有了文化灵魂,这也是百姓大舞台魅力之处。”

  单点引爆,全域开花。据统计,桃花源街区火热开街以来,竹山县梅花谷、圣水湖、女娲山、官渡武陵峡桃花源景区等旅游景点迎来了一波小高峰,景区流量翻番。

  绿松石城,活了;民俗文化,火了;旅游经济,热了。

  变化:街区爆火带来“流量井喷”重塑小县城配套服务和基层治理格局

  “酒店一房难求,交通拥堵,网络短暂性崩溃,附近的乡镇住宿都全部爆满……”今年“五一”开街,“泼天的流量”涌入竹山,给这座小县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县城的日常游客承载量和节点性“流量井喷”,必然存在着不对等问题,也检阅着一座县城的应变能力和治理水平。

  协调引导职教集团学校、县委党校等有接待房间的县直部门为游客应急开放,提前准备4辆通信应急车保障信号稳定,公共停车场全部抬杆,公安、交警全员上阵……竹山的应对有条不紊。

  无论是爆火的“淄博烧烤”,还是“尔滨IP”,文旅“出圈”的基础逻辑是向游客传递善意、真诚、温暖,这是一个涵盖文旅品牌建设、社会基层治理、城市服务水平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这个系统做好,“流量”才能转换成“留量”。

  竹山县如何以网红街区爆火为契机,更新城市服务水平,重塑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完善硬件,让接待能力更具“弹性”。

  通过对日常接待需求和关键节点的接待体量合理评估,通过政府引导职教集团等机构增设弹性空间,同时适量引进快捷酒店、鼓励建设特色民宿和停车场,后期还将计划在沿河堤增设露营基地,确保日常期间资源不浪费,高峰时期接待不“爆表”。

  二是提升温度,开启城市服务“极速模式”。

  “五一”期间,竹山县创新性开通“4456789”事事顺求助热线。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启富率20余人的专班入驻街区,开启“7×24”值班模式,16台座机可同时打进,一站式解决游客、商铺、市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诉求。

  “订不到酒店了,请帮我查询哪里还有空房?”开街期间,张女士一家先后跑了两家酒店均被告知爆满,在酒店服务人员的介绍下拨通了“事事顺”热线,仅3分钟的时间,热线就查询到空房,且在张女士的授意下直接为其预订。

  未来,竹山县将把“事事顺”打造成为“竹山人民都知晓,一个热线管所有”的服务品牌,深度融入服务群众日常生活中来,主打“万事可呼,极速办理”。

  三是智慧赋能,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级”。

  在竹山“女骑警”交通诉求“极速响应”的基础上,竹山县以服务“大流量”为契机,创新探索“智慧交通”新模式,在高速重要路段增设分流引导牌、在县城重要路段加设自动升降桩,通过“一键遥控”即能实现人车精准分流,一举缓解“扎堆进城”“车流集中”等交通问题。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县城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全部“抬杆”,让车位于游客。上线“智慧停车”系统,以大数据为依托,实现“一键寻车位”……

  “流量井喷”或许需要天时、地利,但竹山县却以“人和”为出发点,在应对“大流量”的挑战中,抓住了重塑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的契机,找到了“管一时”和“管长远”的平衡点,以城市服务水平和治理水平之变,持续赋能百姓幸福生活。

  探源:从《桃花源记》原型地到民俗风情“网红街区”有了厚重底色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青峰巍峨、堵河壮阔,穿过雄浑壮丽的武陵峡,从“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一线天”进入峡谷之中,而后眼前豁然开朗,耕地成片、阡陌纵横,几处农家小院升起袅袅炊烟,鸡鸣狗吠之声在山间回响……距离竹山县城2个小时车程的官渡镇武陵峡,据传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生前长期致力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曾3次赴竹山实地考察武陵峡,提出了强有力的确凿证据,认为竹山县武陵源更近乎《桃花源记》原型地。

  竹山县网红街区为何以“桃花源”为名,至此有了答案。

  “县城的桃花源街区,是官渡镇武陵峡桃花源景区的‘驿站’和‘前哨’。”竹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网红街区的爆款属性和官渡镇桃花源景区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度融合,共同叫响‘竹山桃花源’文旅名片。”

  远眺两河之上的桃花源街区,在袅袅的雾气中若隐若现,颇有几分神秘隐逸之感,街区内部,墙体手绘桃源秘境风光,街巷均以“阡陌巷”“忘路巷”命名……其风韵和文化内涵与《桃花源记》一脉相承。

  做好文旅是“长远账”,只靠一时的噱头还远远不够。只有依托历史、文化的厚土,才能让文旅发展更为茁壮。

  竹山县以《桃花源记》原型地为爆点,以“乡镇展演周”为支点,通过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一同为网红街区铺厚文化底色。

  今年60岁的张佑德被称为竹山“两宝”之一,是“官渡民歌”非遗文化传承人。虽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张佑德很长一段时间仍为官渡民歌传承一筹莫展。

  “以前咱官渡镇人人都能哼两句,现在我们桃源村唱得好的年轻人只有十几个。”张佑德神色落寞,忽而又眼神一亮,“好在桃花源街区火爆开街,咱官渡镇和官渡民歌跟着火了起来。”官渡镇“值周”后,独具地方特色民歌唱腔在抖音、朋友圈广泛传播,不少网友大呼“过瘾”,呼吁官渡镇“再值一周”。

  乡镇来值周,百姓唱主角。一头连着网红街区的文化爆点,一头连着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五一”开街以来,各乡镇轮番上阵,让桃花源街区精彩不断,以文气聚拢了人气。

  竹山民间民俗文化诸如上庸滚龙和堵河纤夫、官渡镇桃花源民歌联唱和花轿迎亲、柳林古盐道文化、麻家渡剪纸文化等在街区舞台大放异彩;堵河剪纸、竹山懒豆腐等非遗传承项目备受追捧;双台乡打水仗、大庙乡庸王出征、深河乡抛绣球、文峰乡梦回大唐等别出心裁的创意项目新颖独特;常态化的汉服秀、时装秀、农耕秀,玩偶、机甲、卡通人物,戏剧、电音、杂技、歌舞、蹦迪,在街区实现了国潮风和现代风的完美结合……漫步街区,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视听体验。

  17个乡镇就是17支策划团队,以民俗文化为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独特的模式赋予了街区强大的内容创造力。

  至此,桃花源街区的“灵魂”,有了。

  思考:从“爆红”到“长红”桃花源街区仍然“在路上”

  当然,“网红”只是第一步,做好文旅文章,不能只看短暂的热度和眼前的效益,从“网红”到“长红”,必然是长路漫漫,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守正创新,方能跳出网红打卡点的“周期律”。

  “标头炸串”是桃花源街区较为火爆的店铺之一。店主邹映波盘算了一下营业额:“五一”期间日营业额能破万,随着流量回落,日前营业额呈下滑趋势。“本地游客消费意愿随游玩次数增多而下降。”“青岛蘸酱鱿鱼”店主蔡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消费者新鲜感过后,流量红利递减,“网红打卡点”在经历“高开”之后,能否持续“高走”,是地方政府不得不认真应对的课题。

  着眼当下,通过开展活动拉动流量增长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据几家街区商铺店主介绍,端午节期间,竹山县通过龙舟赛等活动开展,到店人流量翻了2至3倍。

  顺着这个思路,竹山早已拿出了桃花源街区一连串的活动清单:秦巴民歌擂台赛、啤酒节、竹山本土文艺展示节、少儿才艺表演赛……围绕不同节点,针对不同群体,持续打造体验感强、多种业态的策划活动,让街区热度“一波接着一波”。

  放眼长远,竹山县委、县政府早已深谙:文旅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文旅的全部。

  8月18日,竹山桃花湾水上乐园正式开园,人气火爆。一方面,竹山正着力打造有产业集聚力、消费拉动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文旅新格局,以桃花源街区为支点,沿城区堵河逐步开发水上乐园、茶山研学基地、健康漫道等多业态文旅综合体,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锚定“一座县城就是一座4A级景区”目标持续前进;另一方面,该县正全力将官渡桃花源景区朝着5A级景区目标打造,全力栽好梧桐树引来更多“金凤凰”。

  “如果把县城游客放在第1层,市区游客放在第2层,市外游客放在第3层,则现阶段桃花源街区游客地域分布模型为‘金字塔’模型,持续提升街区消费水平,关键在于不断扩大外地游客占比,推动该模型朝着‘梯形’‘正方形’乃至‘倒金字塔’转换。”竹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竹山县要去完成和突破的目标。”

  可喜的是,投资8亿多元的洪大路改扩建工程已经顺利开工,竹山县拟将大九湖景区入竹通道打造成为“中国最美旅游公路”,届时,大九湖游客可直接入竹探秘桃源秘境。官渡镇武陵峡桃花源5A级风景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旅游高速公路也列入规划。这些,都是竹山县致力全域旅游迈入快车道的关键之举。日前,竹山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和消费力正逐步提升。

  从“爆红”到“长红”,桃花源街区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竹山县正全力以赴!

文化盛宴接续上演,吸引众多游客。.png

上庸滚龙在桃花源街区巡演。(通讯员章伟).png

夜幕下的桃花源街区流光溢彩.png

竹山桃花源街区游人如织。(通讯员章伟).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