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热线:0719-4225441
Email:80985325@qq.com
发刊日期:2024-01-24
返回
回乡偶记

  大寒前夕,趁着天气晴好,我和姐姐再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礼记》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天气冷了,为长眠在地下的先辈们,烧上一沓纸钱,添上几铲黄土,以寄托哀思,以尽孝道。

  每一年的祭扫,都有不同的光景,老的人更老了,新的人不断出生,看着一个又一个与你有着血缘关系的老人,成了你下次祭扫时的那堆土,一个又一个与你同根的小生命诞生,你会瞬间明白,生与死,只是大自然的轮回,世间万物,都逃不过这个法则。

  父亲的坟茔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尽管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清理干净,但依然阻挡不了它旺盛的生命力。那顽强生长的荆棘啊,在镰刀的切割下,地上部分被摧毁,但深深扎入地下的根茎,来年依然破土而出,傲然于人世间,像极了父亲的一生,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不屈不饶,为责任、理想和追求奋力地活着。然而,终究还是敌不过命运,归于一堆黄土。我那坚毅勇敢的父亲啊,奋力拼搏了一辈子,此刻却找不到他的一丝气息,留给我凭吊的只是一堆黄土。

  儿时的村庄还在,只是再也没有昔日的生气。那满目的青山,那蜿蜒的小路,那湛蓝的天空,一切皆是儿时的模样,只是少了儿时的喧闹。那斑驳的夯土老屋,布满了裂纹与沟壑,如同一个个垂暮的老人,静静诉说着无声的岁月;那布满岁月痕迹的门槛上,幼时刀斧劈砍的痕迹依然还在;那枝繁叶茂的构树啊,孩童时刻下的名字依然依稀可辨。这寂静的小村庄啊,仿佛外面喧哗的世界不曾对它有一丝惊扰,一切都仿佛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去往祖父母坟茔的途中,经过一户人家,按辈分是我的姑太,一位93岁的老妪,尽管她老态龙钟,却依然叫出了我的乳名,那一刻,我倍感亲切,思绪瞬间回到了四十年前。记忆中的姑太,贤淑大方,总是拿出最好的吃食款待我们。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目不识丁、生活贫瘠的老一辈,骨子里却有着如此风骨?姑太热情地招呼我们吃饭,我欣然应许。老屋里的陈设,依然停留在四十年前,一桌一椅,一箱一柜,笨拙而古朴,一桌子丰盛的农家菜,瞬间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记忆中,每逢过年时,同宗兄弟围坐一堂,把酒言欢,生活中所有不快、所有嫌隙,皆在杯酒中化为乌有。饭毕,坐在门墩上,喝一杯乡间粗茶,沐浴着冬日的暖阳,顿时身心大悦,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烦恼,瞬间消去,此刻,我只想做一个乡间的农夫,抛去所有烦恼,尽情享受这本该纯真的世间。

  这片和我血脉相连的土地啊,亲人一样的土地啊,待我老去,再重回你的怀抱,可好?

       (作者单位:竹坪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