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厕所虽小,却能体现乡村振兴的民生与文明;如厕事微,却关乎农民群众生活的体面与尊严。近年来,擂鼓镇不断推进“厕所革命”,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日,记者在擂鼓镇枣园村村民龚太喜家看到,卫生间里安装了浴霸、热水器、坐便器,地面墙面全部贴上了瓷砖,住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让龚太喜喜不自禁。
“以前的老厕所进去臭气熏天,蚊子嗡嗡的,现在的厕所一改,进去没有臭味,洗脸洗手洗澡都特别方便。”龚太喜说。
以前,擂鼓镇枣园村村民们普遍使用旱厕,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厕所挨着家门口,一年到头臭气熏天。2018年,我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枣园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改造,因户施策选定改厕模式,该拆的拆,该建的建,全村完成改厕185户,改厕率达90%以上。
三分建,七分管。擂鼓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改造后的户厕进行定期查看检修,公厕配备有保洁员,每天清扫保洁。通过卫生评比等方式,激励群众主动参与户厕管护。
不仅如此,擂鼓镇将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建设三格式、四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由管网进入池内,再经过人工湿地过滤,净化后的水质可达到灌溉用水标准。
枣园村村干部龚太金介绍,污水经过三格式化粪池,三次净化以后来到人工湿地,湿地种植的植物会吸收营养成分,变为正常的水以后,就可以排到藕池子去。
截至目前,擂鼓镇已完成改厕7321户,新建农村公厕28个,无害化厕所6649个,全部达到验收标准。 (张 媛 杜登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