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热线:0719-4225441
Email:80985325@qq.com
发刊日期:2024-03-08
返回
秦巴山里“新愚公”

  柳林乡,遁迹于秦巴山深处,“九山半水半分田”,却是一个传奇所在。上世纪70年代,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柳林竹扒村摩天岭上,先烈鲜血肥沃土,丹心映得万山红。

  10年前,“搬不动山就搬人”,柳林乡易地搬迁工作费尽换天之力,近万移民,挪出穷窝、斩断穷根,千帆竞发,万众同心。

  如今,在柳林,就有这么一群“新愚公”,与天斗,与地拼,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后半篇文章而坚持不懈奋斗。挺立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柳林乡全体党员干部立下愚公“易”山志,把村民搬出穷山窝后,还要给他们搬来幸福新生活!

  柳林乡迁出群众31户127人,本地易地安置群众455户1359人,搬迁安置难度居全县之首。全乡400多名党员干部,以滴水穿石、燕子垒窝的韧劲,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水平,让幸福的日子浸润在搬迁群众的心田上。

  2023年10月23日是民主村向家坝安置点农户搬迁入住满3年的日子。为了尽快将“大礼包”送到搬迁户的手中,柳林党员干部们与时间赛跑,抓住分分秒秒,说遍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在关心搬迁群众的路上,他们初心不变,信念不移。从将信将疑到坚信不疑,从冷言冷语到热情相待……一次次入户走访,他们用真挚的情怀叩开了群众的心扉,通过讲政策、讲背景、讲形势,让搬迁户意识到:融入安置点开启新生活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民生所盼!

  正值初冬,在柳林乡民主村黄家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举行的乡村振兴群众感恩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易迁点有居民16户,随着后扶工作成效渐显,居民的困难和诉求都能以最快速度得到解决,16户搬迁群众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安置房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幸福港湾。

  冬日的公祖村,阳光普照,暖意融融。在柳林乡公祖村“共同缔造”群众意见征集会上,乡村干部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畅谈安置点基层治理美好愿景。夕阳下,农家小院传出阵阵响亮的掌声。

  让搬迁群众留得下、能致富。柳林乡采取产业+培训、产业+就业、产业+旅游等三种模式,推动安置点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每年10月,柳林乡万亩烟田如同金色海洋,齐刷刷、金灿灿、溢香流金。在柳林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祖龙潭片区,烟农们不误农时,纷纷穿梭在田垄间劳作,采收烟叶、装车,信心十足地靠着“金叶子”实现稳定增收。

  黄家湾的易地搬迁户杨元生兴奋地说:“我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后湾深山老林里,一到冬天下雪封山,吃喝都成了问题。多亏了乡领导让咱搬到了黄家湾安置点,这单元楼住着比以前敞亮多了。”搬迁之后,杨元生父子俩通过发展烤烟产业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柳林乡白河鸬鹚沟易迁安置点,宽敞的乡村公路沿着堵河蜿蜒而下,农家院落三五位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冬日的暖阳,孩子们欢快玩耍,嬉笑不断……柳林乡486户1486名搬迁群众真正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

  这群秦巴山里“新愚公”,靠着脚踏实地的韧劲和敢想敢干的冲劲,让广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搬”出好日子、“迁”出幸福来。

               (作者单位:柳林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