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热线:0719-4225441
Email:80985325@qq.com
发刊日期:2024-06-28
返回
乡村“土保姆”

眼下正是夏收夏种的关键时期,在擂鼓镇姜西村郭家槽的大片田地里,农户们又多了一个种粮的“帮手”。新成立的供和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连日来派出多名农机手,娴熟地操作着小型农机具,翻耕土地,播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村民鲍晓静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常年在外打工,把5亩多土地托管给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出门在外很放心。

擂鼓镇是我县的产粮大镇,而姜西村则是擂鼓镇的重要粮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土地谁来种,种什么,一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姜西村党支部书记余露告诉记者,这些田地种粮食亩产约1000斤,不仅农户有收益,土地也不撂荒。

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是保护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2023年,县供销社联合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擂鼓镇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县供销社福满锦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出资20万元,五家农机合作社以农机具入股,联合组建了擂鼓镇供和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业务,同时承担擂鼓镇辖区内农产品购销、农资销售、废旧物资回收等供销社传统业务。公司成立后不久,就与姜西村签订了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将集中连片适合机耕的土地,统一实行耕、种、管、收、烘、储的土地全托管服务。

“有机械化的种植好的多,现在农村没有劳动力,都是老人,机械化节省劳动力,还有技术员帮助增产,收入都要好一些。”村民余修武笑着说。

农民将土地托管给农业服务公司后,剩下的耕、种、管、收再也不用操心了。土地收成归自己,农业服务公司挣工钱,这种模式很受村民的欢迎,他们亲切地称农业服务公司为“土保姆”。有了这样的土保姆,家里的青壮年劳力就可以放心的外出务工了,而年老体弱、无力种田的农户也可以把土地交给“土保姆”来种,真正实现土地托管收入、外出务工挣钱两不误。

今年65岁的沈贤高,两个孩子均已成家在外地工作,自己耕种了4亩土地。眼看着身体日渐吃不消,便主动将土地托管给擂鼓镇供和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自己还在公司务工。

“土地托管以后,子女在外面很放心,我一年还能挣两三万块钱,”两份收入让沈贤高很是满意。

土地托管这一创举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擂鼓镇供和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将全镇5家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进行整合,全方位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销、代购、代管”等系列社会化服务,让那些分散的农业服务个体加入到组织,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余召文介绍,机械整合可以相互借调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擂鼓镇供和万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托管土地已有一万多亩,涉及姜西、护驾、金岭等10个村,除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外,他们还提供粮食加工、茶叶加工、酿酒等延伸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了土地托管带来的红利。

发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刘伟就是受益人之一。他说:“托管的土地有900亩,一年稻谷收入有70万斤,自己还有加工厂,自己和对外加工大概有20万斤,一年的收入大概有100多万元。”

溢水镇华家湾村现有油茶基地700余亩,起初,由于农户管理不到位,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2023年,由供销社牵头组建的溢水供合亦晨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发挥机械齐全、技术服务到位等优势,对华家湾村油茶开展除草、施肥等配套服务,一下子就盘活了粗放式经营的油茶产业。

“我们拥有各类农机具80余台,能适应平地、丘陵等各类田间地头管理。目前,我们的技术员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我们管理的溢水镇937亩油茶产业园长势良好。”股东朱名刚细致介绍了公司现状。

如今,华家湾、何家湾、东川等三个村的900余亩油茶基地,全部托管给溢水供合亦晨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定期开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管理,把油茶基地建成了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

除了托管油茶基地,2023年,溢水镇供合亦晨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对该镇8个村7000余亩土地开展全方位托管服务。耕、管、种、收的每个环节,有序根据农时和农户的不同情况,及时安排上门服务。

土地托管,在我县如星火燎原。全县目前已有8个乡镇成立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开展土地托管,对特殊农户的土地提供保姆式服务。目前,全县已签约托管土地5万亩。为促进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县供销社持续深化改革,注册成立了竹山县福满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农资、农副产品供应等服务,上链省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资金,下链乡村农资供应网点,夯实省、市、县、乡四级农资保供网络基础,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销等土地全托管服务。

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全照军表示:“我们计划到2025年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1家, 乡村综合服务中心17家,实现乡镇全覆盖,让土地托管成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

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而且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正成为推进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王  锐 但兴竹 卢  波 明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