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热线:0719-4225441
Email:80985325@qq.com
发刊日期:2024-09-11
返回
方寸间的艺术 光影下的传奇

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三尺幕布、五六人偶,灯光亮起、锣鼓齐奏,原本毫无生机的玩偶在艺人灵动的操作下,变得活泼起来。霎时间,世间百态跃然幕布之上,栩栩如生。

盛夏,在竹坪乡解家沟村高家花屋,正在上演一场精彩戏剧。锣鼓响起,千年的皮影在百年的古宅里闪转腾挪,高昂的腔调在花屋里流淌,唤醒了那些刻在石座和柱子上的麒麟、喜鹊、小人儿。

“好啊——”周承志挥舞着手里的皮影,气沉丹田,得意地喊出了收官之声。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今年57岁的周承志是竹坪乡兴茶村6组人,生于皮影“世家”,也是竹山县堵河皮影高腔演出队的负责人。小时候,他经常看到父亲一脸豪情地演唱皮影戏,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一般。从那时起,周承志就喜爱上了皮影,后来慢慢也耍起皮影,熟记一些唱词。

2010年9月,周承志的父亲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告诉他,一定要把皮影戏发扬光大。

“父亲的话深深刺痛了我,不管再难,一定要把皮影戏传承下去。”周承志开始照着戏本掌握生、旦、净、丑、官、盔、林等人物的特性,把特色方言完美融入到高腔、西皮、粤调、下山吼、喊调、吆号子、苦贫(哀调)等旋律之中,空闲时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2015年,周承志结合皮影戏《薛仁贵征东》的曲调自编自导了《颂扶贫》等新剧本,一经推出就受到全村老少的追捧。乡亲们乐意看,这让周承志信心倍增。

为降低皮影道具制作成本,周承志和队员们一起把装洗发水的塑料瓶,用烧、烤、锤等办法,锻造成雕刻原材料,然后请美术老师画出人物形象,再进行雕刻和打磨,最后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颜料等,制作出一个个新道具,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2021年1月,周承志和队员们创作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共同缔造美丽新村》等剧本,每年走村串巷义务演出30余场次,先后参与改编、新编各种皮影新剧本和唱词达30多本(个)。

一张皮影,丈八纸窗,舞动百万雄兵;一盏青灯,五尺白布,传唱千年旧事。

今年5月20日至23日,周承志和队员们受邀到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演。4天的时间里,他们先后表演了《天河配》《三代四状元》《文武星》《长生草》等传统皮影戏,还现场展示了竹山皮影刻制技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灯影上,百般人生,粉墨上演;灯影下,一腔热血,孑然坚守,守护着、传承着非遗血脉。

为培养非遗皮影戏传承人,周承志和队员们定期深入学校,为学生开展皮影雕刻、小戏演唱、乐器伴奏等培训,在周承志和队员们的努力下,高腔皮影戏文化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其贴近时代,扎根于群众生活。”谈及未来,周承志信心满怀,他将继续用作品来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展示竹山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文图 / 段吉雄 全  正 陆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