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扩量增效 激发动能转换再提速
全力争取项目。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等,结合县域战略规划,科学编制“十五五”重点项目库,确保在库储备项目规模5000亿元以上。组织县党政班子成员轮周驻京赴省,紧盯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对接,力争各类竞争性争资立项增长10%。
提升投资质效。加快中国绿松石文化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低空物流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82个项目建设。加快城关至溢水五房沟改扩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公共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城北片区综合管网、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111个项目建设。加快特困供养及失能老年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移民后扶等47个项目建设。
优化招引模式。深化链式招商,精准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创新资本招商,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鼓励资源招商,围绕绿松石、矿泉水、林下经济、低空经济等,积极招大引强,实现招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推行全员招商,实施招商“百千万”工程,建立百名招商队伍、千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万名招商信息员机制,力争全年引进项目90个。
坚持向新逐绿 锚定产业发展再提质
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支持红腾铜业、富华铝业、壹佰分5G智能工厂等骨干企业实现产值翻番,供应链上链企业100家以上,卫浴产值达到150亿元。成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绿松石分会,用好绿松石跨境说电商平台,推进竹山绿松石进欧美、进葡语国家,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生态硒茶示范基地建设,做强“竹山硒茶”品牌,争取竹山富硒分中心挂牌,创建国家“天然富硒产地”。推进重点工业项目50个、工业技改项目20个,新增“四上”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植省级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麻家渡低空飞行体验科普研学中心,争取承办2025年全国跳伞锦标赛,打造国家级航空运动基地。拓展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开通汉南机场、武当山机场、宜昌三峡机场等航线,组织景区、园区、山区无人机运输专线。争取卡士山泉水、仰天池高端矿泉水、百泉苏打水、崔家蜜“蜂蜜水”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争取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实现新质生产力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
全面提升文旅消费带动力。加快推进282省道洪坪至大九湖最美旅游公路、242国道官渡至桃园段改扩建工程,谋划争取竹神高速,打通“武当山-竹山-神农架”旅游大通道。创建木鱼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崖居酒店、健康绿道。打造太和梅花谷-桃花源街区-刘家山-木鱼湖-轻土坪东线,绿松石小镇-女娲山-五福龙井-稻香西河中线,鲜花小镇-九华山-武陵峡-神农洞南线精品线路,推动优质景区“一线串珠”。深入实施“引客入竹”行动,开通武当山、西安、神农架“旅游直通车”,将武当山景区和周边地区更多游客引流竹山,推动文旅消费大提升。
坚持融合联动 统筹城乡建设再提标
建设绿色低碳县城。加快城北新区城市管廊、防洪排涝等主体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东门湾、南门、潘口集镇等片区开发。实施5000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城西、明清农贸市场,新建口袋公园、城市绿地7处以上,新增城镇停车泊位2000个,统筹推进城区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微循环改造治理。迭代招才引智、就地城镇化政策,力争新增城镇购房1000套、县城人口增长4000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确保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烟叶、中药材等联农带农产业,新改造茶园1.5万亩,发展烟叶3万亩6万担、食用菌4000万棒,建设中药材、小水果基地9000亩。谋划实施宝丰集镇老旧小区改造、麻家渡精品民宿、酒店等项目,鼓励乡镇因地制宜建好麻家渡松石小镇、上庸鲜花小镇、溢水油茶小镇、擂鼓蜂蜜小镇、官渡武陵小镇、柳林神农小镇等特色小镇。持续打造竹坪、得胜、大庙、双台等边贸口子乡镇,开通跨省旅游公交专线。建设20个和美乡村、30个“堵河绿岛”,实施新能源公交车、燃气管网进乡村,推进充电设施、无人机寄递物流行政村全覆盖。
坚持统筹施策 聚力生态质量再提高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扩面提质。加快韩溪河、化峪河、西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12条重点支沟和堵河干流52个排污口整治,以“小河清”保“大河净”。谋划实施水系联通工程,推进鼓锣坪水库、堵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溢水特色产品加工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50座以上。
提升美丽竹山建设水平。持续开展“花开堵河,绿满竹山”行动,实施山体林相季相改造,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落实国土绿化营造林18.5万亩。争取实施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及综合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实现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
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木本油料高质量发展等项目,一体推进林下经济、林中康养、林业碳汇。建设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植市场主体700家以上,发展木本油料、金线莲、淫羊藿、天麻、肚倍、竹子等10万亩。加快17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文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支持湖北银矿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
坚持改革赋能 助推发展环境再提优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丰富完善数字政务地图功能,实现就近办、免申办、智能办。搭建政企沟通、银企对接、校企合作等平台,畅通“12345+110”“事事顺”便民热线诉求“一键应答”渠道,常态开展“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助企纾困。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谋划竹旬高速、十竹一级路等项目,争取合康高铁、洛十万普铁、铌钽稀土矿专用铁路等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物流体系。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卫浴轻工、绿松石、茶叶、香菇等优质产品出口规模,力争全年外贸出口13亿元、增长8%以上。完成宝丰、溢水、秦古3个乡镇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推动县乡村电商站点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力争电商交易额突破65亿元。
坚持优质均衡 力促民生福祉再提升
多维度促进充分就业。因地制宜推进“以工代赈”项目,通过企业招工、公岗安置、灵活就业、劳务协作等,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实用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支持能人返乡创业,争取投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
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成立竹山县特殊困难对象救助基金、教育助学基金,加大困难群体临时救济工作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高关怀青少年、爱心妈妈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15个村童伴妈妈项目落地实施,争创省级老年友好型和儿童友好型社区。
多领域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教联体改革,谋划争取鱼岭实验中学建设,启动县特校迁建、茂华中学改扩建等项目,支持竹山一中省级特色高中和职教集团“双优”创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医院,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坚持共治共享 推动社会治理再提效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消防、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管控。启动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拓展“智慧应急”平台功能,谋划建设竹山航空救援基地。完成7座尾矿库销号治理,争取纳入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试点县。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加强房地产领域涉稳风险防控,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完善常态化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有效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三公”经费,兜牢“三保”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落实落细接访下访、领导包案、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化“八五”普法,健全常态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