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30万亩春茶迎来开采季。
相传,唐代武周时期,庐陵王李显于竹山圣水得茶,敬献母后武则天。武则天饮之三年,容颜转少。1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找到了竹山茶令武则天“容颜转少”的关键密码:硒。原来,传说并不只是传说,更是一段传奇。
竹山硒茶,是武当山灵气、神农架云雾、堵河源碧水共同孕育出的生态奇珍,也是竹山茶产业焕新出发、蝶变赋能的核心品牌。从“古老传说”到“富硒传奇”,竹山茶经历了什么?
关键之问 竹山茶到底好在哪里?
弄清楚竹山茶到底好在哪儿,是推动该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次,我县“透过表征找本质”,用现代科技分析竹山茶叶的“内在”——
2022年起,我县联合国内两个顶尖科研团队,围绕培育好茶的两个关键因素——水质和土壤展开研究。报告显示,我县境内多条河流富含硒、锶、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境内土壤的硒元素含量高于许多成名已久的“富硒”之地,是鄂西北最大的天然富硒带。
2024年,我县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启动“富硒茶健康效应研究”重大课题,通过对37个茶样的深度检测发现,我县产绿茶、红茶的硒含量均超国家富硒茶标准3倍以上。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天然有机硒与茶多酚、氨基酸等活性成分产生协同效应,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竹山硒茶”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带动竹山茶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品牌赋能 竹山硒茶的价值何在
“竹山硒茶茶汤堪称液体黄金。”湖南省茶产业专家肖文军教授表示,竹山硒茶在延缓衰老、调节代谢、改善免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功能卓越。
从茶到“硒茶”,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指出,竹山硒茶硒含量、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属业界翘楚,“富硒”指标将为竹山茶产业跨越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我县乘势而为,打造“竹山硒茶”区域公共品牌,与市级区域公共品牌“武当山茶”双星闪耀。如今有了竹山硒茶这个“拳头”,我县茶产业发展有了“龙头”,势必展现新的“势头”。
目前,我县已形成“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矩阵,建成225个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发出富硒绿茶、红茶、黑茶等8大系列36个品类,硒茶产品远销俄罗斯、泰国等国家。
链上发展 打造百亿级富硒茶产业
以“硒”为贵,我县每年统筹茶产业链升级资金超1亿元,主要用于茶园管护、设备更新等。推广山区茶园微型机械化生产技术,制订涵盖茶园管护、茶叶生产、加工制作、包装存储各环节的地方标准,让分散的企业使用同样的标准,确保茶叶品质。
以“硒”延链,我县加大茶啤、抹茶、茶食品等的研发力度。竹茶集团通过科技攻关,将富硒鲜叶转化为一款茶和酒完美结合的新式茶饮——竹山茶啤。该集团总经理沈义锋介绍,茶啤将竹山硒茶的色、香、味融入啤酒之中,形成酒香、麦香、茶香等相互交融的绿茶啤酒,一经推出就备受消费者青睐。
我县茶叶基地面积超30万亩,面积位居全省前四。2024年茶叶产量达2万吨,居全市第一。茶园遍及全县16个乡镇、220个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0亿元,惠及4.5万农户、20万茶农。
2024年,我县成功入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竹山硒茶也成为十堰建设国家绿色农产品输出地的“绿先锋”。(邓红波 王雁博 向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