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本庆
清明节之前,我特地从江城武汉回到离别了两年的家乡楼台乡。
在家乡的挡鱼河畔,有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更有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父爱。父亲离世28年,我一直珍藏着那份沉甸甸的爱。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每年清明时节,我都会来到父亲坟前,割去坟墓周围的杂草,清扫坟檐拜台,圆坟添土,插上鲜花,再烧几沓纸钱,默默地送上一份悠远的思念。
父亲离世那天是1996年农历四月初九。在此之前,我正在武汉参加培训。后来母亲告诉我,我走的前两天,父亲的肝腹水旧病复发。他不想耽误我培训,就故意瞒着我。直到我完成20天的培训结束回家,才知父亲已经病危。
父亲离世的那天上午,我在乡卫生院给他买药,等我赶回家时,已是中午。弥留之际的父亲留着一口气,直到见到我,才安心地闭上双眼。我俯在父亲枯瘦如柴的身上,泪如雨下,悲伤万分。
父亲是一位农民,在生产队干农活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再脏再重、再苦再累他都没有怨言。在大集体年代,父亲用双手养活了我们弟兄三人,经常累得腰酸背疼。长期的劳累致使他未老先衰,积劳成疾,患上了肝腹水。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患肠胃炎,面黄肌瘦、弱不禁风。为了带我治病,父亲向生产队干部请了三天假,背着我翻越大山去乡卫生院治疗,我才得以脱险。为了弥补那三天损失的工分,父亲为生产队连做了三个大半夜的夜工。
因家庭困难,我不得不放弃高考,为此整日忧郁。父亲比我更难过,他不断安慰和鼓励我。他多年没添新衣,把省下的钱拿出来,支持我报名大学函授学习,鼓励我发奋努力、自学成才。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振作起来,开始自学,后来成为市县党报的通讯员,曾先后受聘于乡政府及县报社。同时,我还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在市县文学刊物上常有作品发表,并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
父爱给予了我奋斗的动力。我家从土木房换成砖混楼房,从偏僻的山村搬到热闹的集镇。现在,我的儿子也长大成家,在江城武汉拼搏创业,还特意租了宽敞的房子,接我们老两口到武汉生活。
日子越过越好,我是多么渴望父亲能够与我们一同享受这份幸福啊!然而,这渴望只能化作一种思念、一种记忆、一种永远的牵挂。
铭记父爱,成为我清明时节必须回家乡的理由,无论我在哪里,都会风雨无阻。
(作者系竹山人,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