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当我还是个头脑里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寻找桃花源,是我课余闲暇时最感兴趣的事。或者故意选择狭窄的小路,幻想只要走到尽头,就会“豁然开朗”,或者在阳光下闭上眼睛又睁开,盼望着某一次再睁开眼睛,便能看见纷纷桃花从天而降。而这些当然只是少年不切实际的幻想,故此,当我得知竹山县有了“桃花源”,迫不及待前来访问这华中第一峡。
要访桃花源,需得先从官渡镇桃园村波渔沟乘小木船沿堵河逆流而上,不疾不徐地划上半个小时,而后便可看到河中央的山,绕到山的背后,正是此行目的地,不足两米宽的武陵峡口。武陵峡,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青峰断裂带,确实很有“初极狭,才通人”之感,来之前,我特意做了做功课,但资料上看到的“全长33千米,峡谷平均切割深度1000米以上,平均宽度5米左右”,非亲眼目睹不能体会——那样高、那样陡的山,那样深、那样幽的水,还有那样仅容一人通过的峡谷最狭窄处,因为峡壁高耸,只留得头顶窄窄的一线天光——若非身边同行游客众多,所见所闻无不让我疑心,下一步就能看见身着古代衣裳的古人向我打招呼了。
随着小木船缓缓驶入峡谷深处,耳边是潺潺的水声、悦耳的鸟鸣,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抬头望向那狭窄的天空,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给这幽深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想象,千百年前,是否也有这样一位旅人,带着对桃花源的向往,穿越重重叠叠的山峦,最终发现了那片与世隔绝的仙境?越往深处走,周围的景色愈发奇异。那些长在峭壁上的树木,有的弯曲如蛇,有的挺拔如剑,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那些奇石怪岩更是形态各异,有的似猛兽咆哮,有的似仙女起舞,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弃船上岸,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洞口走去。一路上,花香扑鼻,鸟鸣声声,仿佛大自然奏响的欢迎曲。终于,当穿过洞口,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桃林映入眼帘,桃花盛开,落英缤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放眼望去,武陵峡内一片葱茏。树也好,草也好,水也好,青苔也好,我想,这方桃花源与传说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大抵是绿意过于盎然,几乎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当然,这绿既不死板,也不喧闹,像是认认真真同迎客松取过经,恰到好处地舒展开来,引着来人情不自禁地向更深处探寻。而更深处有什么呢?有梦寐以求的桃花,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亲切如儿时的虫鸣,有婉转似乐曲的鸟唱,更有桃源村屋舍俨然,唤醒我少年时那沉睡的向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我忍不住想要放声大喊,喊给曾经的少年,和如今未曾遗失的少年之心,可是我究竟要喊些什么呢?万一惊飞了林中鸟,打扰了檐上瓦,又怎么办呢?于是深呼吸再深呼吸,直吸了满腹清冽,这才稍稍安抚我躁动的心。有阳光执着地穿过繁茂枝条,落在清凌凌的水面上,随着风荡起层层金色涟漪,又反射进眼睛里,晃得人心里也亮堂堂的。此情此景,又有谁的嘴角不会挂上发自内心的微笑呢?更何况,此处桃花源非为躲避战乱方建,而是由于幸福安乐、欣欣向荣而成,这就愈发令人心旷神怡,恨不能就此住上十天半月,深入体会一番陶渊明笔下武陵人的感受再“辞去”,重返我的生活。
似乎有哪里不对——我的生活,不也包括现在访问桃花源吗?为什么,我会默认我的生活是忙碌而枯燥的呢?时间流逝,日影西移,从清凌凌的水,转到凌厉的峡谷峭壁。那峭壁之上层层叠叠,宛如老者历经沧桑岁月的脸庞,每一道褶皱里,都记录着一段跌宕起伏的过往,暗藏着交付后来人的智慧锦囊。我试探着伸出手,想要摘取一个,却只触摸到朴实无华的石头,更具体一些,就是因为被太阳照射过,温热的、朴实无华的石头。
石头不会说话,峭壁不会说话,但我会说话,所以我要说。而我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将再次化作尘埃与水滴、清风与阳光,有意无意地继续落在峭壁上。这一次要落多久?百年、千年、万年?无论多久,终将变成武陵峡的一部分,我亦因此,能够长长久久地身处桃花源。那么,我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吗?不会,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改变的是我的心境,于是忙碌不再忙碌,枯燥不再枯燥,只要我敞开自己的思想,自有桃花源的水来滋润,自有桃花源的树去挺拔,自有桃花源的花在绽放。
是的,只要心中有桃花源,处处皆是水云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自古以来,那么多人渴望找到桃花源,或许他们寻找的,并不只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种心境,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寻找内心平静与安宁的状态。而我,在华中第一峡的桃花源里,找到了它。站在峡谷的尽头,回望来时路,心中充满了感激。太阳渐渐西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片仙境。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将这份心境带回到生活,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再看武陵峡,再思桃花源,我坚信,任它时代潮汐冲刷,总有桃花源笑而迎之。不仅如此,桃花源还会将时间痕迹雕刻成花瓣,越是冲刷,越是盛大,越是盛大,越是生长。慢慢地,昂扬地,长出武陵峡,长出竹山县,长出湖北省,长到每一个向往桃花源的人的心里,长到所有没有桃花源的地方去。
你看,竹山县里桃花源,桃花源里无需仙,自有初心种桃树,又折花枝赠少年。(邱亮 作者单位:竹山县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