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我县多模式工业反哺农业
发布时间: 2007-07-2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近年来,我县各企业争相投资帮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目前已建设了城关二道坊、得胜圣水等10余个政企共建小康村,并有8个企业业主表示在今年将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最大限度的支持新农村建设。
  我县依托工业经济的优势,加大工业反哺“三农”的力度,坚持以“农民高兴、企业愿意、政府认可”为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7种模式,农民深得实惠。
  以工扶农,实施政企共建小康模式。在推进扶贫工作进程中,在全县推出了“一企帮扶一村”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资金,支援新农村建设。改制后的天新公司、满仓肥料公司和圣水茶厂等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城关二道坊、得胜圣水等10余个新农村;以工投农,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涉农产业,延伸产业链。宝丰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强粮田保护区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反季节经济,规模化种植辣椒、萝卜、白菜等经济作物,有效带动群众增收;以工办农,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了农业资源由以传统种、养为主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大受其益。通过扶持天新公司、圣水茶厂等龙头企业带动农民1万余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工带农,增加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如秦古镇有4个矿区村,充分利用矿区优势,引导、动员群众入股,成立了绿松石开发公司,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以工促农,加大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引进、培育和壮大工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县内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工富农,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置业的渠道。去年,全县共开设专业培训20场次参与500多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达到800多个,组织引导输出劳务人员9200人,实现劳务收入7000余万元;以工补农,增加财政收入,加大支持农村、反哺农业的力度。我县通过财政反哺“三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村通路率达90.3%,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18件。   (陆龙和  徐 勇)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